电影|专访|王小帅:觉得剧太慢,说明你性子太急( 二 )


王小帅并非不认可这样的观众市场规则 , 他解释 , 在他的追剧体验中 , 相比前三集 , 他更在意的是最后三分钟不要烂尾 , “上来就给出很多东西 , 其实你丢掉的 , 可能是最后的保障 , 因为电影就是这样的 。 短剧就12集 , 而且迷雾剧场已经设立为品牌了 , 我觉得观众应该用一个电影的方式来看待这个戏 。 如果你连12集都追不下去 , 那么你何苦再去追42集、80集的剧?”
王小帅觉得 , 有争议是好事 , 但他强调 , 《八角亭谜雾》不能用传统的对悬疑剧的理解去看 , “观众要丢掉以往的固有思维 , 如果真认为这部剧太慢了 , 那我不觉得只是改变观影习惯 , 而是说明他性子急了 , 可能在生活其他方面 , 他都有性子过急的毛病 , 我倒是劝他坐下来 , 就像我们现在提倡的 , 你要去欣赏风景 , 你要去坐慢车 , 你需要慢下来 , 要体会你的生命的每一点点的时间 , 而不是急于走向终点 。 ”
电影|专访|王小帅:觉得剧太慢,说明你性子太急
《八角亭谜雾》片场
【对话】
打破“猫捉老鼠”的固定模式
澎湃新闻:你当时创作原创剧本时 , 为什么会想到去写这样一个题材?
王小帅:作为原创者的话 , 灵感来自于自己潜意识和灵魂深处对这个东西的兴趣 。 我觉得 , 我们所有的人在看类似这样的题材的时候 , 都只关注警察抓凶手 。 有没有这个感觉?抓住了以后皆大欢喜 , 或者没抓住 , 就像《杀人回忆》那样延续情绪 , 但是有没有人考虑过 , 被害者不光是一个人 , 施害者也不是 , 都有家庭 , 有社会关系受到影响 , 这两种人都是我们社会里是真实存在的 。
当然 , 对于观众去猜和去追踪谁是凶手 , 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 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二元对立上 , 就像你提到的 , 一些观众的评论和意见 , 那我只能对不起他们了 , 因为背后还有更多的东西 , 不论是凶手是谁 , 警察怎么去抓凶手 , 在这些东西之外 , 凶手的处境 , 被害人家庭的处境 , 那都是我觉得更有趣的东西 。
如果说观众愿意去打开自己的视角 , 去感受这些 , 我觉得对这种类型的剧或者电影来说 , 是更好的一种发展的可能性 , 不至于局限在二元对立上 。
澎湃新闻:这个剧本花费了4年的时间去打磨 , 这个过程当中 , 最花你时间的地方是什么?
王小帅:从剧本的创作上 , 我们刚才说的打破简单的猫捉老鼠这么一个二元对立的状态 , 更多展示受到牵连的每一个人 , 与传统的悬疑剧不一样 , 但我们还是要把它搁在一个悬疑剧的框架之下 , 这个东西是必要的 , 要勾起观众去进入大的网络、大的社会关系里面的兴趣 , 我们不可能一开始就把背后的意图暴露出来 , 它是必须抽丝剥茧 。
我们在剧本上要兼顾两头 , 一方面 , 兼顾悬疑本身带给观众的好奇猜测 , 同时要避免二元对立 , 把所有人物粘在一起 。 你现在回想起来 , 我们看到的一些剧里面 , 大多数人物关系是脱离的 , 警察是警察 , 坏人是坏人 , 但是我们这个戏希望让这个成为所谓的谜 , 让观众接受一种新的可能性 , 他们所看到的所有一切 , 都像一个线球一样 , 互相牵连 , 它没有边界 , 它没有对立 , 你中有我 , 我中有你 ,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 , 最后呈现出了一种被害者和加害者是不对立的结构 , 这个对剧本是一个考验 。 不管这个剧谁来看 , 他所获取的感受也是因人而异的 , 但如果他感受不到这一点 , 我也没办法 。
电影|专访|王小帅:觉得剧太慢,说明你性子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