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岱$明军兵强马壮,朱元璋为何还规定这15个域外国家,不可随意攻击?
文章插图
洪武二年,朱元璋在《明祖皇训录·箴戒》中,以祖训的形式告诫其继承者:“凡海外夷国如安南、占城、高丽、暹罗、琉球、西洋、东洋及南蛮诸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即北元)逼近中国西北,世为边患,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文章插图
这15个国家是:朝鲜国(今朝鲜)、日本国(今日本)、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今越南)、真腊国(今柬埔寨)、暹罗国(今泰国)、占城国(今越南南部,后被安南灭国)、苏门答剌(今苏门答腊岛八昔)、西洋国(今科罗曼德尔海岸)、爪洼国(今爪哇岛)、湓亨国(今马来半岛)、白花国(今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三弗齐国(今苏门答腊岛巨港)、渤泥国(文莱)。
为什么在明朝初定、兵强马壮之时,朱元璋会以祖训的形式,告诫未来的皇帝,不可随意攻击上述的域外之国呢?
文章插图
1638年8月,明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弃大都(北京),溃逃蒙古草原,建立了北元政权。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其中包括已丢失了400年的燕云十六州,是年,明朝建立。
当时情形是,北元还没有被灭,卧榻之侧尚有虎狼。
北元政权应该是明朝所面对的主要矛盾。后来,双方也互有攻伐,没有什么结果。明朝只得重修长城,沿边设立重镇威慑北元。
北元、明以长城为拒,整个态势是明朝与北元、东察合台汗国、高丽国、朝鲜王朝,及17世纪初兴起的后金政权并存的状况。
文章插图
至于,在祖训中以“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是出于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的原因导致的。在主要矛盾没解决以前,明朝还要应对和巩固国内政局等诸多要事。
朱元璋虽说拔于瓮牖绳枢,但却是个高瞻远瞩、用兵谨慎之明君。他深知“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
兵者,国之重器,主凶;民者,国力源泉,主吉。
有些皇帝自恃国力强盛,无节制的穷兵黩武,最终身死人手,国朝相与。有的皇帝虽兵强马壮,却绝不轻言兵事。这就是历朝皇帝之间,治国格局、水平的差距。
元朝穷兵黩武,终至丧亡;汉唐所攻掠之域虽广,后继者守成不足,依然占而复失。再加上大明初得中原而志高意满,四方诸夷之国地瘠人恶,贸然劳师远征,不仅劳民伤财、供给不敷支出,最终不值得一占。何况限山隔海之地,政令难畅,即便占领了也是枉然。
文章插图
《明太祖实录》载,洪武4年,谕省府台臣“海外夷国为患中国者不得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得彻用兵”。后来,又经经反复地修改、斟酌,于洪武28年更名立定为《皇明祖训》。但这部分的外交内容,则与《皇明祖训录·箴戒》大同小异。
结合明人高岱之评说:“夫以当时熊虎之将,席百战之威,其于蕞尔小夷,岂为难克?然于敝中国多矣。彼既不足为中国患则已,又何必涂炭吾赤子而邀无益之功邪?”
- 赏析|万历朝鲜战争明军铁骑破阵:画家冯子建油画《碧蹄馆之战》赏析
- 墩台|明朝长城沿线,环境极其残酷,百姓既被胡人劫掠,还遭明军虐杀
- 学者|俄罗斯挖出一铜牌,不可思议,学者:难怪数十万明军覆灭于土木堡
- 明军|力荐5本架空历史爽文,碾压《墨唐》,男主玩转朝纲,问鼎天下
- 大明王朝|白石江之战——三十万明军南征下西南残元的覆灭
- 明朝|俄罗斯挖出一铜牌,不可思议,学者:难怪数十万明军覆灭于土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