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贾平凹的“两个女儿”,文坛公知的“一团浆糊”——文坛3个怪病
文章插图
贾平凹女儿贾浅浅的诗火了,上了热搜,我赶忙去网上搜来、拜读了一下,不禁骇然。有诗如下:“中午下班回家阿姨说你娃厉害得很我问咋了她说:上午带她们出去玩一个将尿尿到人家办公室门口我喊了声‘我的娘嗯’另一个见状也跟着把尿尿到办公室门口一边尿还一边说你的两个娘都尿了”
文章插图
奇文共欣赏啊。一想到我也忝为文坛一“后生作家”,总还是要对贾浅浅老师的诗说些浅论。于是,我拟了下面的评语,准备私信发给贾平凹老师:“浅浅体诗歌,浅白平实,继承了白居易通俗的风格,意象丰奇、充满生活气息,修辞大胆,敢为人先,开创了新时代的诗歌新气象,很有乃父《废都》的气象!不愧是贾老的女儿。”都已经点上发送键了,忽然得知各路文学名家和不少陕西文人,赶在我之前把这溜须拍马的话说尽了。眼看已经赶不上拍马屁的队伍了,我便只得作罢,可见——文坛之上,出名要趁早,拍马屁也得趁热。
文章插图
以上是反讽,下面严肃地来说道说道贾浅浅作品,及其爆火现象背后当下中国文坛的3个病根儿。这里有一个观点:中国文坛病了。如果不认同这一观点的话,就不建议再看下去了,免得又徒增吵闹。一、首先,先说作品——贾平凹的“两个女儿”评价诗歌,乃至文学作品的优劣有没有标准?有文人说了,文学没有标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承认,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免不了带上主观色彩,甚至有时代色彩。比如唐朝诗圣杜甫,在他所生活的玄宗时期,一直被认为是个三流诗人,到了晚唐时期,白居易和韩愈等文学大咖,开始推崇杜甫,杜甫才从三流诗人,被推到诗圣的位置。然而,对杜甫的评价差异,是正向的评价差异,是好与更好之间的评价差异。文学作品也是有一条及格线的。这条及格线是可量化的,简单讲就是——信、达、雅。翻译成白话就是:真实、通顺、符合书面语的规范。贾浅浅的这首诗歌符合吗?至少雅是没过关的——这不就是一个低俗小段子吗?充其量就是打了回车分行的小段子。
文章插图
再看看贾平凹“另一个女儿” 的作品:有些海水被系在了椰子里成为安静的内陆湖它拒绝参与时光的扎染像古文中的宾语前置你只能垂手站立仰望于它这个女儿还写过这样的句子:“列车到站的黄昏,这里刚下过雨,一切都是刚哭过的模样。”信、达、雅都有了,把海水放进椰子里,这个角度也颇有诗意。不能说让人惊艳的佳作,至少算一篇出色的文学作品。这个女儿是谁呢?她的名字是:贾浅浅。
文章插图
没错,这两首诗,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这位鲁迅文学院32届高研班学员、西北大学副教授,并非是胸无点墨。相反的,贾浅浅是有一定的诗歌造诣的。作品就是作品,一个好作者也会写出烂作品,就像好导演张艺谋,拍出那么多烂片一样。这不是能管中窥豹的事儿——从一两篇作品,简单粗暴地评判其人,并不合适。网上流行一句话: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贾浅浅这首诗对文坛便是这个效果——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我们不能因为这几首诗,否定贾浅浅这个作者,但这几首歌,揭示出现在的文坛怪象,却是不争的事实。说完了作品——
- 书法家!贾平凹口无遮拦,用名气在书法圈捞钱,是在挑战书法家的底线
- 人与画$画家王金岭
- 贾平凹&《白鹿原》发表后遭质疑,陈忠实一句话让对方闭口不言
- 叶子#贾平凹《暂坐》:3句话让你领悟,成年人世界里的3条扎心真相
- 丝袜@贾平凹:她们丝袜破了几个洞,穿着廉价内衣,却打扮得花枝招展
- 西京#贾平凹《废都》问世后饱受批评,王小波说:我坚决不肯看
- 庄之蝶$贾平凹有部小说,国外屡获大奖,国内却被禁16年,你看他写了啥?
- 四合院#赏美文 | 西安这座城 作者:贾平凹 诵读:王卉
- 飞鸿戏海!观浩然逆书
- 贾平凹#人过五十,守好以下“四个贵人”,才能晚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