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葛@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是一座怎样的会馆?这里上演过怎样的故事?( 二 )


到了乾隆六年,众多商贾集资,对会馆进行了一次大的扩建,颜料会馆迎来最辉煌的时期,大殿前面修建了戏台、罩棚等建筑,前后共二十三间房,中间还有一座火神庙。几十年后,会馆逐渐呈破败之势。嘉庆二十四年,商贾们再次进行修缮,此次修缮长达一年多,修缮完毕后,颜料会馆“磩陛森严,金彩辉煌,盖旧制依然也,而气象迥异矣。”
一座平遥颜料行业的会馆能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可见明清时期晋商的实力。颜料会馆是有确切记录中较早建立的山西商业会馆之一,当年经李华先生调查,在北京当时所存的55个商业会馆中,山西商业会馆有15个,而建于明代的就有5个。它们是万历年间山西铜、铁、锡、炭诸商创建的潞安会馆(原位于广安门内炉神庵,今已无存);山西颜料、桐油商人创建的平遥会馆(即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天启崇祯年间临汾众商创建的临汾东馆(位于前门打磨厂,如今为临汾会馆)和仕商(士子和商人)共建的临汾西馆(原位于前门大栅栏廊房三条,今已无存);天启崇祯年间临汾、襄陵两地商人创建的山右会馆(前门晓市街,今已无存)。
会馆助商人争取利益
各行各业以及各地在北京所建的商业会馆,为同乡、士绅以及商旅提供了方便,“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少之所”,到清代,京城出现了会馆繁荣的景象。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颜料行会馆碑记》记载了商业会馆的盛况:“京师称天下首善地,货行会馆之多,不啻什佰倍于天下各外省;且正阳、崇文、宣武前三门外,货行会馆之多,又不啻什佰倍于京师各门外。”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北京的各省会馆总数达到445所,由于晋商的崛起,山西人建立的会馆就多达50所。
梅葛@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是一座怎样的会馆?这里上演过怎样的故事?
文章插图
颜料会馆
这些会馆除了联系乡谊,还有一个重要作用:维护本行业的利益。当时市场经济不发达,交易过程中存在一些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间商人,称为牙行。但是有些牙行会做出强制商人缴纳佣金的行为。这时,会馆就会团结同行,据理力争。颜料会馆的《公建桐油行碑记》就记载了对牙行的一次诉讼。当时,平遥的颜料商人,每次都是将原材料从通州运至北京城,并严格按照规定缴纳税款后才开始售卖,但是有部分牙行凭空索取牙佣,还捏造各种说辞,颜料会馆通过诉讼,赢得官司,驳斥了牙行的无理要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商务总会成立,此后,各个行业的商会成立,商业会馆也走到尽头,这些会馆大多逐渐成为大杂院。
与火神庙的尘封往事
如今到青云胡同会发现在颜料会馆戏楼的南面,紧挨着一处院落,而且会馆的东西两侧门楼还将这座建筑紧紧围住,但戏楼与这座建筑却互不相通。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会馆戏楼前的这座建筑,就是颜料会馆碑记里提到的火神庙。当年,会馆和火神庙“亲如一家”,但是后来,两者因为一段官司,变得老死不相往来。颜料会馆碑记讲述了这段尘封往事。
梅葛@青云胡同的颜料会馆是一座怎样的会馆?这里上演过怎样的故事?
文章插图
颜料会馆前的火神庙 资料图
乾隆六年重修会馆的碑记里,提到了火神庙,或许是在扩大会馆时,将火神庙并了进来。嘉庆二十四年重修会馆时,会馆还把火神庙一并重修。自此,两者开始了一段长时间的亲密关系。
道光十八年会馆再次重修时,“与会馆仙翁庙毗连之火神庙,一律修整。”并且,“自是即以仙翁庙之晨夕香火,兼属于火神庙焚修,道人鲁恭安摄之,更公议定每月给与工钱若干串,雇其代看会馆。”也就是说,会馆帮助火神庙重修了殿宇,然后就把会馆里仙翁庙早晚的香火事,移至火神庙,且由鲁恭安道士负责。鲁道士还兼看会馆,会馆给他工钱,这样会馆和火神庙成了一家人,这个时候,颜料会馆和火神庙共用一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