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搜孤救孤@王珮瑜再度解锁京剧新玩法,live版《搜孤救孤》明日登陆大银幕
【 京剧搜孤救孤@王珮瑜再度解锁京剧新玩法,live版《搜孤救孤》明日登陆大银幕】
文章插图
“这部影片对于我个人、对于这出戏,甚至对当代中国京剧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它实现了符合当今世界戏剧潮流的传播和记录。”著名京剧演员王珮瑜如是说,她口中的这部影片正是即将于10月28日全国上映的《京剧搜孤救孤》,该片昨天在在上海艺海剧院举行了超前点映。
NTlive为不少戏剧爱好者熟知,通过多个机位拍摄加上现场导播,以高清影像的方式覆盖剧场外的人群,《京剧搜孤救孤》是中国戏曲首次尝试探索这一形式。1947年9月8日,梨园传奇孟小冬的《搜孤救孤》在中国大戏院上演,成为“冬皇”告别舞台的一曲“广陵绝响”。2018年,王珮瑜登上同一方舞台,精心复刻“冬皇”唱腔,重现了这版《搜孤救孤》。
文章插图
除了再现三年前的这台演出,本片还拍下了排练时刻的珍贵画面,并通过映前访谈的形式,带领观众全方位地走进这部作品,包括迟金声、刘连群、柴俊为在内的一众京剧艺术家以及传统文化大师在镜头前娓娓道来,诸如“传统京剧艺术的文化场”、“做戏如做人”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让当代观众乃至后世看到这一跨越时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
文章插图
第一次试水高清戏剧现场,为什么选择了体量不大的《搜孤救孤》?在王珮瑜心里,这出戏是一部特别的存在,它之于余派、之于女老生这一支的传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搜孤救孤》故事渊源甚久,在京剧舞台上也不断演变。谭鑫培大师为程婴一角设计了核心唱腔,使其成为本剧第一主角。余叔岩拜谭后,未来得及学《搜孤》,只从贯大元先生处切磋到大致样貌,凭借艺术天分精心打磨两段唱腔,也使《搜孤》从水戏、垫戏变作余派代表剧目。传到孟小冬手里,则是1947年9月8日在上海的中国大戏院演绎的一出《搜孤救孤》成了独存孤本,演唱时保存了最原汁原味的余派唱腔,流芳后世。
文章插图
“纪录电影的意义不仅仅是复刻了三年前自己那场演出,而是为京剧在当代的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王珮瑜对采访人员表示。这出经典老戏也一路伴随着王珮瑜的成长之路,从1991年没有入科班的时候她听磁带学了《搜孤救孤》,老生审美的启蒙也拜此所赐。1994年,16岁的王珮瑜代表上海戏校参与“新苗杯”,凭借《搜孤救孤》获得专业组第一名;后来又在2001年全国电视艺术大赛上凭此获奖。2011年,王珮瑜自己结合了余派和马派制作了“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凭借程婴一角获得了当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但她仍想再过一把瘾,复刻70多年前的经典版本,这才有这部与孟小冬先生时空呼应的《搜孤救孤》。
文章插图
《京剧搜孤救孤》是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新现场”高清影像放映系列创立6年以来的首部中国戏曲高清影像。据悉,“新现场”还会将《京剧搜孤救孤》进行海外发行,把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带到国际舞台。
作者:王筱丽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艺术|新京剧助力安徽戏曲艺术新发展
- 花脸|京剧里的李逵
- 锦绣江山#新京剧助力安徽戏曲艺术新发展
- 上海京剧院$京剧样板戏其实很多都失传了,而唯独《智取威虎山》传承的最好
- 苗怀明|苗怀明:构筑坚实的京剧学文献基础——读《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民国卷有感
- 智取威虎山&京剧样板戏的功臣于会泳为何写下十七万字检讨后又服下了来苏水
- 李世济&京剧名家李世济和孙毓敏二人传播功德无量,但传承却争议颇多
- 国家京剧院!作家汪曾祺虽是《沙家浜》编剧,却称样板戏无功可录,罪莫大焉
- 谭正岩!京剧大师的后辈也并非都是“将门虎子”,弄不好连累先辈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