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剧$陈寅恪成“网红”是闹剧?为何易中天评论说:劝君莫读陈寅恪( 二 )


这样一个倍受追崇的学者为什么会被易中天评为"劝君莫读陈寅恪",甚至说"多数人是伪装能读懂他"呢?
事实上,陈寅恪的确留下了很多作品。但其实都有很大的争议。他的著作,选题既很专门,文字也很古奥,感兴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兴趣又看得懂的更是凤毛麟角。你看他的主要作品有《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恐怕看了书名就很少有人去读,更不用说去真正的理解作品。
陈寅恪先生的最大成就是在史学学术上,可现代人们真的喜欢和热爱么,所以易中天才会写《劝君莫谈陈寅恪》。不了解,所以不谈论。
闹剧$陈寅恪成“网红”是闹剧?为何易中天评论说:劝君莫读陈寅恪
文章插图

我们不可否认陈寅恪先生作品的价值,也不用盲目拉踩或追崇。读懂了就发挥了书的价值,不用大声争辩。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何必非要让其他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呢。
有一种现象叫"从众",就是说大众在不了解事实真相时,随意的跟随大多数人,认为大多数就是对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了很多人的通病。
就像陈寅恪先生,可能根本就不认识他,因为有学者器重他,然后理所当然的觉得他是一个厉害的教授。因为有人质疑他,就说他的确没有作品 因为有人缅怀他,就有人叹息他的离去。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真正的衡量标准。所以在不了解人物,不了解事实,不研究本质的情况下,不要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用自己的观念去思考是非对错。
闹剧$陈寅恪成“网红”是闹剧?为何易中天评论说:劝君莫读陈寅恪
文章插图

还有一种情况。要知道突然被爆火,粉丝夸赞他如何如何好,不认识不了解的观众会产生逆反心理。"我又不认识他,我都不知道他有什么作品,这些粉丝到处安利,好讨厌啊,不喜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所以在一顿猛夸之后,得来的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民众厌倦,于是开始猛扒黑料。甚至捕风捉影的事都能黑。
陈寅恪先生的网上爆火本来可以让作品流传于世,可在各种媒体渲染之后,民众反而更关注于其他东西,这就是现实的弊端。就像易中天先生说的那样:多数人是伪装能读懂陈寅恪。
闹剧$陈寅恪成“网红”是闹剧?为何易中天评论说:劝君莫读陈寅恪
文章插图

如果热爱文学历史,可以看看陈寅恪先生耗费半生时间写下的著作,如果不热爱,就不关注,不理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