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回看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图卷,黄浦江畔将唱响《幸存者之歌》

“在一辆颠簸的马车上,坐着一位姑娘,她的眼中饱含忧伤……流浪民族的悲凉,是全人类之殇……诺亚方舟的船长,站在浦江召唤……”根据贝拉新作“犹太人在上海”长篇小说系列之二《幸存者之歌》创作的同名音乐会,将于11月13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举办。
上海#回看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图卷,黄浦江畔将唱响《幸存者之歌》
文章插图
【 上海#回看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图卷,黄浦江畔将唱响《幸存者之歌》】《幸存者之歌》音乐会海报
开篇这段伤感的文字,截取自音乐会同名主题曲,是贝拉根据犹太民谣旋律改编创作而成,演出时,她将在现场首次唱响这首歌曲。谈及打造这台音乐会的初衷,贝拉直言:“日夜流淌的黄浦江畔是我的母亲河。我用文学去寻找故乡,以音乐去讲述故事,想把’幸存者之歌‘唱给世界听。”
《雨人》之父 出生上海
回到战火纷飞的十里洋场,重现“二战”时期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图卷……小说《幸存者之歌》是作家贝拉以好莱坞电影制片人迈克·麦德沃父母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被誉为上海版《乱世佳人》。中文版于201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英文版于2020年由美国首席汉学家葛浩文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上海书展上首发。
迈克·麦德沃的名字在好莱坞几乎无人不晓。他曾八次获得奥斯卡奖,担任制片的电影包括《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雨人》《费城故事》等。1941年,迈克·麦德沃出生于上海,二战时期,父亲大卫和母亲朵拉在上海恋爱结婚,他们和成千上万的犹太难民一样受到上海的庇护,度过人生最艰难的岁月。
上海#回看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图卷,黄浦江畔将唱响《幸存者之歌》
文章插图
演奏中的贝拉
小说筹备期,贝拉寻找了大量史料,走访不少和犹太难民相关的场所。她花了几年时间研读上海电信史,并从档案系统查到迈克的父亲大卫在美商上海公司的履历表、照片等第一手资料。那些留有岁月余温又弥足珍贵的史料,为《幸存者之歌》平添了历史的厚重与真实,也让贝拉得以触摸那些鲜活的身影、深爱过的灵魂,感受犹太人超越苦难的爱与信仰。
故事外交 架起桥梁
贝拉出生于上海,早年移居海外。重返故乡后,她始终以宽广的视角来不断认识着这座城市,“以‘故事外交’,展现民族人道主义精神是我终极的梦想。”贝拉说,“我对文学创作富有使命感与神圣感,除回归文学本身以外,还应该架起一座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2012年贝拉去迈克家做客,迈克带她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一位犹太女钢琴家一边述说在二战时期的家族故事,一边演奏,贝拉深受感染与触动,于是在上海举办一场场文学与音乐交融,伴着琴声诉说犹太人在上海的故事成了她的心愿。据悉,这场音乐会上所有曲目,均来源于世界名曲和犹太名谣,展现了犹太人的智慧以及迈克一家在上海的经历。
上海#回看犹太人在上海的生命图卷,黄浦江畔将唱响《幸存者之歌》
文章插图
贝拉
之所以坚持要创作“犹太人在上海”系列,又跨界打造“幸存者之歌音乐会”,贝拉感慨,旅居海外的那段时光里,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有犹太朋友反复提起那段历史。想到自己的故乡上海,曾以如此博大的胸怀和温暖的双臂拥抱数万犹太难民,让她骄傲、自豪,同时也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我要用文字、用音乐记录下这些动人故事,上海人与犹太人患难与共,命运相连,是爱跨越了种族的界限,是爱谱写了这一历史篇章。”
希望之光 穿透阴霾
本次音乐会还邀得主持人晨光、配音艺术家童自荣、配音演员刘家祯、“燕子姐姐”陈燕华、女高音歌唱家陈小群、吉他演奏家陈功、萨克斯演奏家叶树伟、以色列钢琴演奏家索尔卡;以色列舞蹈家尤金与阿耐斯泰西亚夫妇等嘉宾助阵,并得到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