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阳丨再论比较的时代之儒学,亲近荀子的一种解读
再论比较的时代之儒学:
答李明书、李健君、张丽丽三位学者
作者简介丨李晨阳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哲学系教授 。
原文载丨《鹅湖》第46卷第8期 , 总号第548期(2021年2月) , 原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儒家网” 。
本文系《鹅湖月刊》专栏文章 , 为上一期李明书等三学者讨论南洋理工大学李晨阳教授《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9年)一书的回应 。
首先 , 感谢《鹅湖月刊》给我机会讨论拙作《比较的时代——中西视野中的儒家哲学前沿问题》(以下简称《比较的时代》) , 也很感谢李明书、李健君、张丽丽三位年轻有为的学者认真讨论我在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 。 三位学者都认识到这里讨论的“比较哲学”是通过比较来研究哲学 , 而不仅仅是比较已经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哲学思想 。
在我看来 ,单纯地比较不同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哲学史的工作 。 而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做哲学则是哲学本身的工作 , 是建构性的原创性的工作 。 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比较的时代 , 是说我们处于一个以比较为特征来研究和建构哲学思想的时代 。 通过比较来做哲学 , 就是要通过研究不同的哲学流派和不同的哲学思想 , 来进而建构新的哲学思想 , 以回答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
在这个方面 , 我个人的看法是 , 今天的儒家哲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可回避、不可逆转的比较的时代 。 这是一件大好事 。 这样的研究使我们有更广阔的视野 , 使我们有更多、更丰富的思想资源 , 也使我们更可能有效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 。 这里我分别对三位学者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应 。
李明书的文章[1]主要讨论女性主义关爱伦理学和环境主义哲学的两个前沿问题 。 我的理解是 , 他基本上同意我对儒家伦理学与关爱伦理学有重要相通之处的观点 。 他关心的是儒家自身内部如何协调对自己的传统作不同的现代解读 。 他提出“应该如何以儒家式的关爱伦理学 , 回应当代新儒家基于康德义务论的解读 , 以及儒家德行伦理等其它立场”(李明书文 , 第四十一页) 。
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 儒家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有悠久历史的思想传统 , 其中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哲学倾向 。 所以现代思想家可以对儒家哲学做不同角度的解读 。 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的新儒家可以用康德义务论解读儒家思想 , 现代不少学者则以德性伦理学解读儒家思想 。 同时 , 我们也可以以关爱伦理学解读儒家思想 。 这些解读大多是有认真论证的严肃学术探讨 , 不能轻易否定 。 我不主张把儒家哲学归结于任何一种源自西方思潮的伦理学 , 但是也不排除对儒家学说做不同视角的解析和发挥 。
其实 , 在我们对传统儒家哲学做某种解读时 , 这种解读往往不是纯粹历史性的诠释 。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同时也有意无意地朝那个方向发展儒家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不同的解读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 。 而当代儒家哲学的发展恰恰是通过这种儒家内部不同意见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 我本人更倾向于对儒家哲学做关爱伦理学的解读 , 儒家关爱道德观不仅契合儒家的既往传统 , 也更适宜儒家的未来发展 。
李明书认为我没有足够重视儒家传统中的“天”的概念的超越意义 , 忽略了孔子把“天”作为道德根源的思想 。 他批评道 , “从李晨阳对于环境哲学的反思之中可以发现 , 似乎是有意弱化儒家‘天’的超越意义 。 将‘天’理解为地球以外的宇宙、天空 , 虽然符合直观的理解 , 毕竟人在望上看时 , 直接看到的是天空、日月等自然现象 , 而非抽象的道德原理。 然而 , 不可否认的是儒家也往往以‘天’作为道德、价值意义的根源”(李明书文 , 第四十二页) 。
- 打油诗$打油诗·九首丨奔月嫦娥休笑我,温壶美酒送入喉
- 夜钓!诗·十首丨衔花小蝶痴痴舞,隐柳黄莺恰恰鸣
- 装置艺术|创意分享丨沉浸互动式创意艺术装置
- 礼乐文明|解读丨“通情达礼”的当代启示
- 海瑞#文艺评论丨黄志忠:超越皮相而奔向更深度的灵魂
- 于湖集|千年打卡胜地丨平生中兴碑 梦入紫翠屏——张孝祥永州打卡记
- 张京|不负韶华丨张京刚
- 教学|中英直播间丨梁亚力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示范
- 四川省川剧院!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丨陈智林: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虎”的昂扬向上
- 刘勤兵@新春走基层丨艺术让布依村落“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