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功勋》这部高分剧,何以让气象人泪流满面?( 二 )


气象|《功勋》这部高分剧,何以让气象人泪流满面?
文章图片

2018年6月5日 , 风云二号最后一颗星——H星即将发射 。 当时已经89岁高龄的孙家栋亲自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见证这场收官之战 。 同年11月30日 , 在风云二号H星正式交付仪式上 , 中国气象局、国防科工局共同向孙家栋颁发了“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终身成就奖” 。
当时 , 颁奖词这样写道:

你是风云的总师 , 亲赴一线定要留下足迹;你是国家的栋梁 , 满天星斗刻下您的传奇;40余年的携手并进 , 从预研到稳定运行;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 书写堪称典范的航天缘、气象情;谢谢您 , 孙老总!以国为家矢志牧群星 , 硕果积栋助梦谱风云 。

#让天下人吃饱饭
袁隆平
气象|《功勋》这部高分剧,何以让气象人泪流满面?
文章图片

作为《功勋》的收官章节 , 《袁隆平的梦》展示了袁隆平院士从立志研究杂交水稻 , 到苦苦寻找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 , 再到发展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方法的历程 。 从小小的安江农校出发 , 袁隆平克服重重困难 , 坚守“让天下人吃饱饭”的初心 , 所思、所为令人感动 。
剧中 , 演员黄志忠以极具有个人表演风格的形式 , 诠释中青年时代的袁隆平 。 故事没有从功成名就时开始讲述 , 而是回到他立下志愿之始 。 虽然明明大家知道 , 最终杂交水稻的育种是会成功的 , 但该剧仍很好演绎了种种挫折 , 让观众能随之揪心 。 特别是 , 剧中还原了一个“黑暗时刻” , 袁隆平好不容易种下的700多株实验秧苗 , 在一个暴雨天被人拔掉了 。 这一情节袁老在采访中也多次提到 , 而剧中的演绎 , 更显其前行的不易 , 与坚定的信念 。
气象|《功勋》这部高分剧,何以让气象人泪流满面?
文章图片

在电视剧中 , 就有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时密切关注天气 , 并根据气候情况 , 往返广西、海南进行“南繁北育”的情节 。 事实上 , 袁老与气象部门的确结下了不解之缘 。
气象因素在杂交水稻的繁殖和制种过程中 , 起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 。 尤其是两系法杂交水稻 , 它是利用光温敏不育材料进行繁育的一种新型杂交稻 。 由于这种不育系具有典型的温光敏特性 , 要根据当地的温度、日照条件来决定当下到底表现出“不育”还是“可育” 。
因为工作原因 , 袁隆平一直关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他的家人开玩笑说 , 他是个每天看天气预报的人 。
1990年 , 湖南专门成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气象科研协作组 。 气象科技工作者在袁隆平院士的亲自指导下 , 围绕两系法(超级)杂交水稻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气象技术问题等进行攻关 , 并提供服务 。
对此 , 袁隆平院士曾评价:

如果没有气象部门支持 , 我们的成功可能要推迟好几年 。

气象|《功勋》这部高分剧,何以让气象人泪流满面?
文章图片

他还先后多次到气象部门调研 , 勉励气象工作者 。 袁隆平曾题词道:“努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 为湖南经济建设服好务 。 ”“加强三农气象服务 , 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气象保障 。 ”
袁老 , 气象人永远怀念您!
有人这样评价《功勋》:

通过大历史的泼墨 , 小细节的描摹;筚路蓝缕的刻画 , 情深意长的感知;写实派的记录 , 写意派的诗性 , 《功勋》让我们体会到 , 有为国冲锋的李延年们 , 才有山河无恙;有为国铸盾的于敏、孙家栋们 , 才有大海星辰;有为黎民苍生计的袁隆平、屠呦呦们 , 才有富足健康;有为父老乡亲谋的张富清、申纪兰们 , 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 他们拼搏奋斗过的痕迹 , 就在我们身边 。 《功勋》是《觉醒年代》的续集;而它的番外 , 就是我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