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对话著名作家刘震云:幽默不是耍嘴贫子,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 二 )


文学只是你从事文学的一个起点
作家必须是“学院派”
封面新闻:在《一日三秋》这部小说的前言部分《六叔的画》中讲述了这个小说的来龙去脉 。 你说是想用文字的方式将您们河南老家六叔被烧毁的画给再现出来 。 但是读到最后 , 我又不禁怀疑起来:这个前言本身也是小说内容的一部分吧?六叔和他的画也是虚构的?
刘震云:我觉得你是在间接表扬我 。 你读出这样的反馈让我很欣慰 。 一个小说写得能让读者分不清现实与虚构 , 这是写得好的表现 。 其实前言部分《六叔的画》这部分也是小说整体结构的一部分 , 是为了小说多个部分互相映射对照 , 层次更丰富而设置的 。 这里面的人物都是虚构的 , 除了我自己 。
封面新闻:既然六叔和他的画是虚构的 , 那么这个小说有怎样的现实契机和源头?
刘震云:不同的作者 , 为何开始写一本书 , 会有不同的写作契机 。 有的可能是听到一个故事被打动 , 有的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小细节 , 比如大街上听来的一句话 , 空中飘来的一个气味就能让一个作家有写作的冲动 。
封面新闻:在写作之前对里面的道理和结构 , 已经想得很透了 。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 , 小说情节的发展不会带着你走吗?也会有即兴的部分吧?
刘震云:即兴的也会有 。 主要是细节和情节 , 包括人物对话 。 我始终认为 , 衡量一个作家的水准高低 , 主要他对文章结构的驾驭和思想的深度 。
“凡是摆架子的人 , 一般底气都不足”
封面新闻:读完《一日三秋》 , 再次感慨 , 刘震云的小说标识性更强了 。 我发现您有自己强烈而独特的语言风格:少用形容词 。 多简练的白描 。 甚至不少口语化的词汇 。 您自己是怎么看自己的语言风格的?有怎么样的一个琢磨的过程 , 或者受谁影响?
刘震云:我先来阐述一下我的文学观吧 。 我一直强调 , 作家必须是“学院派” , 意思就是说 , 一定要有知识有学问 , 最好是系统的知识和学问 。 如果说一个好厨师可以靠着做饭这一门的经验实践来练就 , 那么作家就必须有足够的丰富知识和学问 。 我们说:功夫在诗外 。 文学只是你从事文学的一个起点 。 此外还有很多东西你都必须懂一些 。 比如哲学 。 哲学是文学的底色 , 真正好的作品 , 会蕴藏着非常多的哲学思想 。 我认为李白最好的两句诗 , 就是“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 李白写的其实是哲学 。 好 , 这就叫有思想有学问 。 凡是有学问的人 , 他的语言一定是特别平易 。 没学问的人 , 他的句子往往特别复杂 , 特别璀璨 。 道理其实是相通的:凡是摆架子的人 , 一般底气都不足 。 真正有底蕴的人 , 说话往往非常简练平易 。
刘震云|对话著名作家刘震云:幽默不是耍嘴贫子,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
本文图片

“如果不会不懂真幽默 , 跟学问不到位有关”
封面新闻:您说的这种幽默 , 您自己也具备 。 这主要是跟您是河南人有关 , 还是跟你的阅读等后天自我训练有关?
刘震云:我觉得还是跟“学院派”有关 , 跟学问有关 。
封面新闻:但有学问的人不少 , 像您这么幽默 , 会写小说的人还是不多 。
刘震云:那还是学问没到位 。 哈哈 。 (又补充说)这也是一种幽默 。 我相信读者能懂 。
封面新闻:您这么提倡“学院派” , 那么“学院派”的对立面是什么?
刘震云:我说的“学院派”没有对立面 , 因为我的意思不光是督促没那么有学问的人 , 还督促那些有学问的人也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学问 。 就像你刚才说的 , 艺无止境 , 学院派也要意识到自己是有欠缺的 。 知道这一点 , 才有继续提高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