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一代007谢幕“又臭又长”…这位风行59年的知名特工,为啥在中国始终没大爆?( 三 )
文章图片
香港诞生了一批跟风、模仿、戏仿“007”的电影
动作奇观+色情元素 , 可能就构成了内地观众对于邦德系列娱乐性的原始期待 。
因此 , 风行全球的商品广告 , 与其他商业片的大量模仿或调侃 , 在某种程度上 , 成就了邦德品牌的内地知名度 , 建立了观众的观影期待 , 可以说是好事一件 。
但等到007系列电影在中国内地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亮相——《007:大战皇家赌场》上映 , 已是2007年 。
该系列到这时也拍到了第21部 。
“詹姆斯·邦德”还迎来了备受争议的第六任扮演者——我们正在告别的丹尼尔·克雷格 。
文章图片
最后 , 《007:大战皇家赌场》在内地拿下了9271万票房 , 成绩不错 。 但在电影上映的前一年 , 我们内地观众已经在大银幕上欣赏了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3》(2006) , 并为它贡献了8120万票房 , 电影位列内地年度票房第七名 。
2007年底 , 马特·达蒙主演的《谍影重重》系列也要第三度与中国观众见面 。
文章图片
2007年底上映的《谍影重重3》豆瓣评分高达8.8
由此可见 , 虽说《碟中谍》与《谍影重重》的名声可能加起来也没有007这个代号来的大 , 但《007》系列在中国的正式亮相 , 远晚于作为竞品的间谍片IP《碟中谍》《谍影重重》(前者1996年内地上映 , 后者2002年上映) , 也未能像后两者一样 , 从系列初始开始 , 与中国观众一起成长 。
因此 , 到了观众掏钱买票的时刻 , 更大的名气并不能保证007的绝对优势 , 反而对应着更高的期待 。 而英国绅士詹姆斯·邦德 , 所提供的娱乐性 , 究竟胜过搏命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美国阿汤哥多少?则又是一件有待讨论的事情 。
文章图片
《碟中谍4》剧照
至少从观众直观印象来讲 , 阿汤哥几乎在近几年的每一部“碟中谍”中都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名场面:飞跃迪拜塔、徒手扒直升飞机 , 骑摩托跳悬崖……反观007 , 则几乎没什么一问就能想起的名场面和icon形象(除了他们身着西装的标志性射击姿势) 。
文章图片
《007:大战皇家赌场》剧照
除了同类电影的竞争 , 在第21部“007”电影登陆中国内地之际 , 系列自身也面临着范式僵化、创意枯竭、班底须更新等问题 。 以至于需改动邦德既定形象 , 选择一位突破观众认知的冷面金发糙汉(丹尼尔·克雷格的形象特征) , 以暂时应对系列的续命危机 。
文章图片
金发 , 个头不高的丹尼尔·克雷格曾因形象不符被观众炮轰
在新世纪“007”系列自我更新的十几年里 ,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飞速发展 。 塑造中国观众对于外国大片的口味的 , 是《速度与激情》式的烧钱动作奇观 , 是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宇宙的情怀 , 是《阿凡达》式的技术革命 , 而非007的那点英伦小情调 。
置身于中国电影市场发展 , 与自身系列演化的双重节点的“007” , 反而有点时不我与的意思 。
文章图片
- 电影|陈木胜获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导演《智齿》最佳影片
- 观点评论|【悬疑番推荐】悬疑氛围让你身历其境开始进入角色让脑袋运转吧
- 强哥|文艺评论丨《一江春水》:生活的惊涛骇浪与生生长流
- 角色|文艺评论丨“华妃”之后,蒋欣是谁?
- 生活|文艺评论|为什么“一地鸡毛”却让谍战剧《对手》更值得看了
- 林育生|电影《年青的一代》当年反响强烈 你喜欢1965还是喜欢1976翻拍版?
- 丑闻|又一男星丑闻被曝光,一代男神,竟也是渣男?
- 书生|王牌部队:从书生意气的新兵到一代军神,顾一野的成长让人心疼
- 药检|白敬亭催更《开端》成功,粉丝评论亮了
- 观点评论|可爱大叔马东锡的《恶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