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千古第一悼亡词,至今无人能超越,戴建业:我每次读都很难受

千古第一悼亡词,至今无人能超越,戴建业:我每次读都很难受
在华中师范大学,提到一位老师没有不知道的,他就是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戴建业。他课讲得好,人称“三枪叔”。他的课一座难求,比明星演唱会还要火爆,尤其是唐诗,听过他的课都说,“戴老师把唐诗讲绝了!”
戴建业说,唐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最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他通过国学中最经典的唐诗宋词中的经典,结合诗人所生活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围绕“格调”与“境界”这一主线,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讲述国学与人生,时而引经据典评述古人、伟人的经典故事,从中汲取其思想精髓;时而生动风趣地分享独具慧眼、颇有独到见解的当下的生活轶事,引来学员们的开怀大笑,笑后却又顿悟人生。


苏轼@千古第一悼亡词,至今无人能超越,戴建业:我每次读都很难受
文章插图

因为备受欢迎,戴建业也开通了自己的社交账号,在一次的诗词分享中,他谈到了这样一首宋词,称“每次读都很难受”,这就是千古第一悼亡词——苏轼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千古第一悼亡词,至今无人能超越,戴建业:我每次读都很难受
文章插图

《江城子》这个词牌,原本是描写男女之情以及咏史豪放之作,到苏轼开始用它来写悼亡词,一写就成了经典,千古流传。
想当初,王弗16岁,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她就嫁给了大她三岁的苏轼,照顾苏轼的家人,还是苏轼的贤内助。在苏轼给王弗的墓志铭里,谈到王弗对苏轼的待人处事方面帮助很大。
【 苏轼@千古第一悼亡词,至今无人能超越,戴建业:我每次读都很难受】林语堂说:“才华过人的诗人和一个平实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时,往往是显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个诗人丈夫,而是那个平实精明的妻子,在婚姻上所表现的,仍然是男女相辅相成。”
苏轼是一个大事聪明而小事糊涂的人,因此苏轼在小事上还是很依赖王弗的。因此,在词的上阕就表达了“无处话凄凉”的一种惆怅。


苏轼@千古第一悼亡词,至今无人能超越,戴建业:我每次读都很难受
文章插图

下阕开始记梦,点题。“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昨夜我梦里还乡,来到了我们曾经居住的地方。我看到你了:你正坐在窗前,对镜梳妆,映入眼帘的是你那熟悉的面庞。我们互相凝望,泪水簌簌往下落,却不知从何诉说衷肠。这是虚写。
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对镜梳妆、相顾流泪都是不可能的。


苏轼@千古第一悼亡词,至今无人能超越,戴建业:我每次读都很难受
文章插图

接着由梦境回到现实,但是还没有从梦的感觉里走出,于是想到,“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你的孤坟在千里之外、短松冈上,无人陪伴,“明月照孤坟”,你也肠断,我也断肠。
写诗的这一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杭州的任期已满,因为弟弟子由当时正在山东济州任职,因此苏轼就申请调到山东去,于是被升任密州太守。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中写道:“按照中国的标准说,到了这一时期,他的诗才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这时愤怒与苛酷的火气已无,只剩下安详平和与顺时知命的心境,甚至他对大自然之美的喜悦与生活中的乐事的享受,也比以前更洒脱而不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