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百年考古记|金色稻田间,寻访五千年良渚古国( 三 )

良渚|百年考古记|金色稻田间,寻访五千年良渚古国
文章图片

瑶山遗址公园的祭坛展示区
良渚|百年考古记|金色稻田间,寻访五千年良渚古国
文章图片
祭坛展示区上,以不同颜色的图区分坑的位置
而在古城的西北面,则有着良渚水利系统 。王刚告诉采访人员,“目前我们正围绕这个水利工程在建设中 。未来,我们会在那里选取一段做揭露展示 。”对此,他也讲述了这一考古遗址揭露展示的难点,“因为良渚是土遗址,所以在揭露展示上要考虑防水问题,考虑二次塌方问题等 。所以其实在展示上很难 。”四代人接力良渚遗址考古发掘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首次进行考古发掘,并出版《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 。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之命名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作为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得到认可 。良渚|百年考古记|金色稻田间,寻访五千年良渚古国
文章图片

最早的良渚遗址考古报告
良渚|百年考古记|金色稻田间,寻访五千年良渚古国
文章图片
良渚古城内的反山王陵区
2006年底,考古学家刘斌在莫角山宫殿西侧200米勘探时,发现了良渚古城城墙 。2007年,东西约1700米、南北约1900米的古城墙被全部找到,围合总面积约3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整体面貌被揭开 。至此,良渚遗址的发掘进入到都邑考古阶段 。考古发掘的计划围绕古代都城的规划、功能布局开展,经历10余年,已初步探知,良渚古城主要由宫殿区、内城、外城三部分构成,也是目前已知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址之一 。良渚古城的内城由四面城墙围合而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莫角山宫殿区位于内城的正中心,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紫禁城” 。随后,考古学家在古城北部和西北部发现有11条堤坝,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防洪水利系统 。良渚|百年考古记|金色稻田间,寻访五千年良渚古国
文章图片

良渚古城
当然,关于良渚遗迹的发掘还将继续 。而在历经八十余年的良渚考古中,几次重大发现也反映了考古技术的迭代,也见证了考古学的变迁 。从传统考古转向科学考古现代考古学进入中国已经100年,依靠洛阳铲和手铲挖出地下文物的传统考古形象已远非考古的全貌 。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边上的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内,采访人员看到了多个科技实验室,分别从地质、水利、动物、植物等学科入手,分析良渚文化 。在地质考古实验室中,藏品柜里存放着从附近山上采集的几乎所有石材样品,标记着经纬度坐标和深度 。在2007年古城城墙发现后,考古人员采集了这些样品,希望研究出当时的良渚先民是从哪里采集石头,又是如何运输的 。良渚|百年考古记|金色稻田间,寻访五千年良渚古国
文章图片

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内的实验室
良渚|百年考古记|金色稻田间,寻访五千年良渚古国
文章图片
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内的实验室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宁远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过去,我们的考古方式是很传统的,用洛阳铲等工具,而良渚古城发现之际,我们运用了遥感、GIS等各种各样的多学科技术,新世纪考古能用到的所有方式我们几乎都用上了 。在考古理念上,良渚古城前后的考古理念也发生了大变化 。”201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宣布了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的发现 。据研究,这组水坝是在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的城市水资源管理工程,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坝料选材、填筑工艺、结构设计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科学性,是东亚地区人类早期开发、利用湿地的杰出范例,见证了良渚先民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建设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