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夜读︱我们怀念李泽厚,其实怀念的是什么?

在生活和信息高度拥挤的今天 , 选择性记忆和集体失忆变成我们的日常 , 以至于很多当年刻骨铭心的生活事件和精神强刺激 , 也被记忆的筛子过滤在幽深的时间背影里 。 或休眠 , 或永久性消磁失忆 , 成为沉淀在生命深处的暗影 , 乃至成为生命的黑洞 。
有的记忆只是被雪藏 , 而不是永久地失忆 。 它会在某个时点 , 被某种偶遇的机缘或事件 , 点燃 , 激活 。 值此时刻 , 唤醒的记忆能超度沉重的肉身 , 时间之门被轻轻推开 , 将整个生命带进过往时光 , 沉睡的记忆被电光石火般激活 。 哪怕是垂暮老者 , 也能青葱焕发 , 满血复活青春记忆 。
这种时刻可遇不可求 , 要看机缘 。 这个时刻多是个人性的 , 不会群体性被激活 。 一个群体乃至一代人集体遭遇这种电击般的精神复明和记忆觉醒 , 似乎更难 , 但不是没有 , 也要看机缘;只不过 , 这机缘更加稀薄 。
【一代人|夜读︱我们怀念李泽厚,其实怀念的是什么?】近日 , 李泽厚先生去世 , 激起了一代人的精神震感 。
李泽厚先生从公众视野中早就消失了 。 这倒不是因为他远在异域他乡 , 千山万水阻隔了交流的距离 。 即便他还在域内 , 也会远在公共视野之外 。 虽然 , 偶尔有媒体披露他的讯息 , 但在满沟满谷、满屏满端的海量资讯面前 , 李泽厚先生的星点新闻根本成不了公众注意力的锚点 , 更上不了热搜 。
更何况 , 李泽厚先生的思想和学问注定是小众的 , 怯生的 。 孤绝如李泽厚者 , 注定是与当下的社交时代绝缘的 。
遥想当年 , 李泽厚先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灯塔 。
他以一己之功点燃了一代人的心灯 。
《美的历程》横空出世 , 万人空巷 , 倾国倾城 , 迅速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 也成为李泽厚先生个人著作史上最重要的传播奇迹 。
为什么《美的历程》以及他的“三部曲”会引发这么大的影响?!
这是一个时代的青春之歌!
这是解冻时节的春之声!
对于走出“中世纪”式集体蒙昧时代的80年代国人而言 , 因久困“铁屋子” , 突然被放生 , 大家都会有集体晕眩之感 , 不知道怎么说话 , 更不知道如何思想 。 思想解冻 , 需要电光石火 。 李泽厚先生系列著作 , 如久旱甘霖 , 成为解冻时节的“激流三部曲” 。
李泽厚的文字是力与美的艺术 , 在读者内心点燃 , 引爆 , 炸裂 , 引起一代人的精神共振 。
好雨知时节 。 李泽厚的文字 , 不早不晚 , 在时代的燃点上引爆 。
李泽厚先生一不小心成了一个觉醒年代的精神燃烧弹 。
当年 , 有缘遇见李泽厚文字的一代人 , 在觉醒年代的集体知识困乏和思想贫瘠中 , 在知识选择和思想选项高度单一的起点上 , 他们以惊人的整齐 , 向从天而降的馈赠顶礼膜拜 。 此时的李泽厚被圣化为一种精神偶像 。
当年的这一代人 , 在后来的时光隧道中逐渐走远 , 走散 , 人生的轨迹和思想的光谱也渐渐散开、分殊 , 万川归海 , 形成更大的海域 。
不过 , 这些后来消失于茫茫人海中的人们 , 曾有一个共同的机缘:那就是他们曾在李泽厚早年的文字世界中相遇过 。
正因有这份共同的精神际遇 , 他们的精神履历中都会刻下一段相似的记忆 。 有这份集体记忆在 , 也会来生命中的某个时刻 , 再次相逢 。
令人喟叹的是 , 这个时刻竟是李泽厚先生远去天堂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