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吴正丹魏葆华解密:杂技如何“化蝶”为剧?
文章插图
《化·蝶》演出照
昨晚杂技舞剧《化·蝶》分享会后,一位观众挤上前,递上一张16年前上海大剧院上演的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演出票,请当年的主演吴正丹、魏葆华签名。《天鹅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杂技剧——观众珍藏着当年的戏票,而当年的两位主演还在登台表演,这何尝不是一种双向奔赴!
【 舞剧#吴正丹魏葆华解密:杂技如何“化蝶”为剧?】11月12日、13日,吴正丹、魏葆华将带着杂技舞剧《化·蝶》再登上海舞台。幕后,他们分享了从杂技芭蕾舞剧到杂技舞剧,一路让杂技艺术与戏剧、舞蹈相融合的“化蝶”之旅。
“6分钟”衍生而来
在《天鹅湖》《化·蝶》总导演赵明看来,尽管舞蹈和杂技都是形体艺术,但是那种不可预期产生的一种神奇感,非杂技莫属。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成功享誉世界,3000多场演出有三分之二是在欧洲完成的。随后赵明为吴正丹、魏葆华创作了2003年央视春晚里一段6分钟的节目《化蝶》,“就在我们都觉得随着他们的年龄增长,离做一部新的杂技剧越来越远的时候,大家下定决心把《化·蝶》做出来。”
文章插图
《化·蝶》演出照
杂技演员常常专注于一个技巧训练,好比杂技剧中一个人物如果需要不同的技巧展示,常常需要好几个演员来分饰,更不用说同时还要在音乐的节奏中表达情绪。因而像吴正丹、魏葆华这样一人能演两部剧的,实属凤毛麟角。
从2000年潜心首创“肩上芭蕾”起,吴正丹和魏葆华将优雅芭蕾与惊心杂技相结合,完成足尖站肩、单脚站头转体、单足尖站头顶踹燕等高难度动作。《化·蝶》全剧还有32项兼具难度与美感的杂技表演轮番上演,处理方式上还借用了很多舞剧的手法,使得演出不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具有国际化审美的综合表演艺术。
夫妻双双把肥减
魏葆华说,上海是他们的福地,也是“东方天鹅”展翅起飞的起点。明年10月2日就是这对舞台伉俪合作30周年纪念日,在杂技界算是最“高寿”的一对搭档了。吴正丹20多岁时,大家眼里杂技演员的天花板是25岁,后来,她一路坚持到30岁、35岁,现在又一不小心演到了40岁,“我现在不给自己设限了”。虽然腰没有以前软,腾空没有以前高,但她的心和情感表达,一定比以前越来越有张力。
文章插图
《化·蝶》演出照
距离春晚演出的片段,已经18年过去了,两人的身体各方面机能保持都非常不容易。进组后,吴正丹不敢超过45公斤,因为哪怕只胖半斤,动作也会出现失误。魏葆华身为“底座”减肥,完全是为了“去油”。2019年10月进入排练前,赵明见到了魏葆华,有点后悔。魏葆华笑言:“那时候我有点油腻了,比状态好的时候胖了5公斤,在排练过程中努力瘦回去,为的就是外形上保持最佳状态。”
险与美完美统一
杂技的惊险和舞蹈的美,是否就那么难以兼容?其实无论是《天鹅湖》还是《化·蝶》,给观众带来了不少启示,舞蹈家黄豆豆感慨道:“我们的杂技演出也可以把立足于形体表演的惊险性与舞美性完美统一,只要找到很好的点,你就会巧于叙事。”
文章插图
《化·蝶》演出照
编剧喻荣军为《化·蝶》找到了一种回归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情可以生、可以死,有了爱,可以生死相随。他介绍道:“它不光是讲简单的爱情故事,这个爱情故事跟生死有关系,当中有我们哲学的思考。所以这个戏我们非常有信心,希望更多地让观众思考,这种中国式审美走出去的话,应该能让更多人接受。”(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赵玥)
- 中国歌剧舞剧院&量大剧院目创排首度合作 舞剧《南苑秋风》今晚首演
- 芭蕾舞剧@俄罗斯画家阿纳斯塔西娅·沃斯特雷佐娃漂亮油画作品欣赏
- 汕头|弘扬华侨精神 《百年侨心》歌舞剧汕头公演
- 剧情|潮汕华侨题材歌舞剧《百年侨心》汕头公演
- 花样滑冰&中国首部冰上舞剧《踏冰逐梦》入选“相约北京”
- |千里赴约,相约北京 舞剧《运·河》惊艳首都舞台
- 北京舞剧!千里赴约,相约北京 舞剧《运·河》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 民族舞剧&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在海口上演
- 我的名字叫丁香$芭蕾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北京上演
- 宋卫东$苏芭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启幕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