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用生命铸就艺术绝唱

? 张 汝
伫立在李伯安的作品《走出巴颜喀拉》前 , 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 面对这样的鸿篇巨制 , 仅仅用震撼不能表达出艺术作品给人带来的独特感受 , 在艺术美给人的灵魂带来巨大震撼的时刻 , 用言语和文字都不能承载艺术品的分量 。 内心中 , 却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声赞叹:这是艺术家用生命铸就的艺术绝唱、这是一幅气势磅礴的生命画卷、这是一部来自美学艺术的历史诗篇!
《走出巴颜喀拉》是美学艺术 , 但它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美学艺术 , 它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美学的认知 , 曾经以为绘画艺术是一种非常通俗的视觉享受 , 山河湖泊花草虫鱼大自然的美比绘画更容易显现 , 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用文字来表达比画面的空间更大 , 甚至更美 。 价值不菲的古画只能以照片或仿制品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 , 真品好像天边的明月遥不可及 , 名人字画似乎也被商品经济炒出了世俗味道 , 不得不承认 , 真正打动人心的美学作品越来越鲜见 。 《走出巴颜喀拉》横空出世 , 像一声炸雷 , 震响了整个美术界 , 李伯安成了美术界的一匹黑马 , 他和他的作品成就了业界永恒的经典 。
在美学界 , 当一名画匠容易 , 当一位画家似乎也不是难事 , 君不见只要能拿出笔涂抹 , 只要跟着老师学几天 , 只要有胆量拿行画滥竽充数的 , 都敢以画家自居 , 甚至还有一些人自称大师 。 这个时候 , 李伯安是冷静的、是内敛的 , 他固守着自己的一方阵地 , 在清贫寂寞中从事着自己的艺术生涯 。 尽管他很有实力 , 多次获奖 , 有了名气 , 可是他不是活跃在业内的著名画家 , 当然 , 那时候 , 也没有人把他当名家 。 他不攀缘、不社交 , 他是孤独的 , 也是幸运的 , 他人生的每个关键时刻总能遇到贵人 。 读书时 , 有良师指点;工作时 , 遇到贵人提携;搞艺术时 , 受到伯乐赏识 。 这一切 , 为他走向艺术的巅峰铺就了道路 。
【灵魂|用生命铸就艺术绝唱】巴颜喀拉 , 这个带着民族风韵的名字 , 经常出现在文化界 , 那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 人类的文明沿着河流蜿蜒发展 。 李伯安虽身处中原 , 但他的心却时常飞向远方 , 为了一种纯粹的艺术精神 , 他的足迹踏遍了甘南和青藏的大部分土地 , 边走边思 , 用三年的时间构思和酝酿 , 然后开始创作 。 为了《走出巴颜喀拉》 , 他多次走进巴颜喀拉 , 在最后 , 他多病缠身 , 力不从心 , 这才停下西行的脚步 。 把所有的精气神都用在艺术创作上 , 他像达摩 , 用十年心血 , 铸造心中的圣典 。 最后的最后 , 在作品即将全部完工之际 , 他手握画笔 , 倒在自己的作品前 , 再也没有醒来 。 留给人间的是一幅长一百二十二米 , 高一点八八米的水墨画人物长卷 , 毫不夸张地说 , 他拿自己的生命造就了艺术绝唱 , 树立了美术界的一座丰碑 。
《走出巴颜喀拉》表现的不是世俗意义上的艺术美 , 他是美术界的一座丰碑 , 一面旗帜 , 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艺术所带来的深入骨髓的冲击力 , 还有那种让灵魂为之震颤的创新力 , 扭转了对艺术重新认识的方向感 , 对艺术创作者油然而生的尊崇感 。 李伯安的创作是艺术作品 , 但他所表达的内涵却不限于艺术领域 , 因为在《走出巴颜喀拉》里面 , 他呈现出的是一种关于民族精神关于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昂扬上进的精神力量 , 他用气势恢宏力透纸背的大手笔大格局向世界展示出中华民族的傲然风骨 。 画卷中 , 那二百六十六个形态迥异神色鲜活的人物 , 表达的不只是一个民族的风俗生活 , 而是一种文化 , 一种信仰 , 一种精神风貌 。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 , 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国界 , 但艺术作品又是一个民族向世界呈现出的无声的语言 , 艺术是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窗口 , 也是最重要的通道 。 在这一方面 , 李伯安无愧于时代 , 他用心血用生命铸造的艺术精品向世界表达中国精神 , 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和精髓 。 相对于贡献来说 , 无论怎样的殊荣 , 李伯安都受之无愧 , 他配得上社会国家人民赋予他的桂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