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西问丨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东西问)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中新社北京11月6日电题:松冈荣志:中国古典文学如何在现代日本“着陆”?
作者 苏婧欣
文章插图
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范围广泛。历史上,日本曾多次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以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文,令人动容。中国古典文学如何打动现代日本读者? 近日,日本国立东京学艺大学名誉教授、日中翻译文化教育协会会长松冈荣志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畅谈跨文化视域下的翻译技巧时指出,日中文学相互影响,中国文学被译介到日本,成为日本读者憧憬和亲近中国的基础,优秀的文学与学术翻译对促进日中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
文章插图
资料图: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录制视频为武汉、为中国加油。(视频截图)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新译中国古籍在现代日本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作为《诗经》与《宋词选》日译本的翻译,参与了《大中华文库》系列丛书的翻译工作。该书采用中外文对照的形式,对中国历代文学、历史等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进行介绍。过去,也有日本学者尝试将《诗经》译成日语。有人采用“训读”,有人采用“音读”。而您为何选择用现代日语翻译《诗经》?
松冈荣志:我翻译《诗经》时,首先想到的是读者,特别是现在和未来的读者。当我们的子孙与《诗经》邂逅,他们会读到一个怎样的译本?以《国风》为例,它由当时中国各地的民谣构成。比如《郑风·溱洧》,它描写了年轻男女嬉闹的样子,表达了恋爱的悸动心情。如果用语气生硬的“训读”来翻译,就很难准确地传达作品的情感。因此,我选择用现代日语翻译《诗经》。值得注意的是,还是要考虑文体对翻译的影响。《雅》《颂》中的诗歌与《国风》中的民谣不同,它们是庄严肃穆的庙堂之声。在翻译《国风》时,我多使用柔和感性的和语词汇,多用平假名;而在翻译《雅》《颂》时,我使用更多的汉字与汉语词汇,以表现庄重之感。
文章插图
资料图:“文化中国·诗经合阳”于文华·万人唱诵《诗经》活动在陕西合阳举办。中新社采访人员 任海霞 摄
跨文化视域下的文学翻译
中新社采访人员:《诗经》与《宋词选》都是诗歌体裁的作品,而韵律对于诗歌来说非常重要。您认为中日在诗歌韵律方面有哪些异同?您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平衡差异带来的影响?
松冈荣志:众所周知,日本诗歌主要以“五七调”为主,简单来说就是五个字和七个字的组合。而中国的绝句与律诗也有“五言”“七言”的说法。我想,两国的诗歌在节奏上是相近的。但日语的元音和辅音相对较少,所以在音调上容易变得单调。另外,日语的声调也与中文的平仄不同。日语是单音节语言,所以日文诗歌的韵律难免会有缺乏变化之感。
如果用古典日语翻译诗歌,节奏问题或许更易处理,但理解上的问题便会随之而来。而我的现代日语译法虽易理解,却也不好处理韵律问题。不过,我依然希望译诗能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曾邀请数名青年师生来阅读我的译诗,并多次就诗的节奏问题进行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我翻译的《宋词选》中还暗含了日本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歌谣曲的旋律,年长的读者或许可以会心一笑。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物品@这三种东西不能捡回家,老祖宗的劝告有道理吗?是哪三种东西?
- 熊斐$日本“老虎”来了
- 蚩尤&上古时代三大宝刀,第二把能够克制日本刀,第三把是不祥之物
- |40岁以后,要扔掉这3样东西,日子才会越来越顺,但很多人做不到
- 良渚镇|东西问|从手铲到卫星,良渚考古何以反映考古学变迁?
- 朱熹|朱熹问学生:为何叫“买东西”不叫“买南北”?10岁娃娃一语道破
- 汉字@讲述南昌故事 在昌日本友人共庆2022新年
- 相声|最好用的钓鱼药酒不在渔具店,而在自己家,这三样东西混合就可以
- 真相&街头现3.5万字失传古籍,记载了焚书真相,差点被日本“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