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简|里耶秦简二十年
本文图片
里耶简脱水脱色之前和之后对比 。
张忠炜供图
本文图片
里耶一号井第八层出土的刻齿简 。
张忠炜供图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地处湘鄂渝三省份交界处 , 因里耶古城及里耶秦简的发现而闻名于世 。 里耶古城、秦简是“基建考古”的产物——为配合碗米坡水电站的兴建而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
2002年6月3日9时许 , 在酉水河边以小孔径篾筛淘洗古井中出土的填充物时 , 考古工作者发现一块木片上有奇怪的墨迹 , 后被释读为“布四寻……” , 第一枚里耶简就这样面世了 。
时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袁家荣当即决定 , 暂缓发掘工作 , 搭建工棚 , 重新调整安排里耶古城遗址和一号井的发掘工作 。 至6月27日 , 一号井的发掘工作完成 。
发掘过程尤为艰辛 , 主持参与发掘的考古工作者张春龙、龙京沙写道:“井下工作相当艰苦 , 阴暗潮湿 , 空气污浊 , 蚊蝇肆虐 。 可能是由于缺氧 , 打火机打不着火 。 而赖以照明的白炽灯在异常的空气压力下经常炸裂 。 后来添了一个小小的鼓风机 , 井下的通风环境才稍有改善 。 ”
张春龙还写道:“工期紧张 , 频降大雨 , 酉水涨落 , 江面不时超出井中的操作面 , 时刻面临塌方的危险 。 ”“恐怕损坏文物 , 不曾探明深度 , 越往下越是危机重重 。 虽然尽可能采取措施保证安全 , 架设撑架 , 但身处狭窄的井下 , 我们不免心中惶恐 。 ”
人工逐层“以手为铲”的清理法 , 即便是十几年后 , 龙京沙依旧记忆犹新 , “用手抠了将近几十立方米的淤泥 , 可以说创造了我国古井发掘的一个奇迹” 。
参与里耶一号井发掘的成员近30人 , 除文物工作者之外 , 有不少都是当地乡民 , 而今已有几位过世 。 作为考古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 质朴乡亲们的默默付出 , 局外人几乎是看不到的 。
3.7万余枚的简牍资料(含无字残简) , 对苦于史料不足的秦史研究 , 意义不言而喻 。 从秦人占领到统一的迅速瓦解 , 迁陵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 , 里耶简是历史的记录者 。 “秦政法”由此清晰呈现 。
南方墓葬中出土的丧葬简牍 , 已在地下水中浸泡了2000年左右 。 井窖中出土的主要是作为废弃物的垃圾简 , 或经火焚 , 或被销毁 , 加之长久埋藏于潮湿、肮脏的地底下 , 出土时多已朽断 。 稍加清洗 , 墨迹多会清晰呈现 , 与空气、阳光短暂接触后 , 它们很快就会发黑 , 墨迹逐渐变得模糊 。
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 以方北松为代表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团队 , 不仅是国内出土漆木器、纺织品保护的重要力量 , 也是简牍文物脱水脱色保护的重要力量 。 在陈中行、吴顺清等老一辈文保人发明、沿用的漆木器脱水方法的基础上 , 方北松反复实验 , 终于在简牍脱水脱色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
所谓脱水 , 是用化学物质将处于饱水状态的竹简纤维和细胞里面的水置换掉 , 用化学物质将竹简稳定支撑起来 。 所谓脱色 , 是让竹简还原和呈现本来颜色 , 让字迹清晰可辨 。 这是目前国内简牍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 。 然而 , 里耶简多为木简 , 竹简的脱色方法并不完全适用 , 只能在实验中继续摸索 。 如今 , 经过脱水脱色保护之后的里耶简 , 几乎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原貌 , 这是文保工作者辛苦付出的结果 。
在对简牍进行脱水脱色保护之前 , 工作人员会采集红外、彩色影像 , 这是开展文字释读的基础 。 里耶简的释读初稿由张春龙完成 , 先秦史研究专家吴荣曾、古文字学家李家浩等指导了整理工作 。 这是一份艰苦的工作 , 从《里耶秦简(叁)》开始 , 张春龙组织释文审订会 , 力争拿出一份尽可能少出错的释文 。 在这个过程中 , 张春龙观察到里耶简的刻齿与简文所见的数字存在对应关系 , 并将刻齿现象记录在相关简牍释文之后 , 引来中外学者对里耶刻齿简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 。 其研究成果 , 无疑是近年来秦汉史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简评$安利八本星际文,今天大佬也不想开门,强烈推荐
- 广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 海蓝宝#同戴海蓝宝石首饰,卡米拉奢华繁琐戴妃简约大气,展现了两种美
- 简体字|六七十年代的简体字印章
- 真人不露相&小人话杂而虚,君子话简而实!
- 秦简@清华简爆出上古猛料:蚩尤是黄帝之子?改写历史的竹简都藏在哪?
- 雕刻|绝妙的智慧,一对图案简单的石头门墩
- 孙柔嘉@钱锺书的“酿醋术”:《围城》中醋意里带着甜,不止会简单几招
- 简介|什么样的人才叫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