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吾堂中山”( 二 )
在温暖湿润的广州 , 白蚁蚁患对历史建筑构成较大威胁 。 为了实现精准灭蚁 , 纪念堂园区安装有实时监测装置 , 对文物及周边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 , 在白蚁侵入后能第一时间准确发现并即时报警 , 这样能尽量降低白蚁对文物的损害 。
2014年 , 广州中山纪念堂对2500平方米的彩绘进行了油漆维护 。 勘察原有彩绘进行时 , 施工单位在大堂二楼走廊西侧一条横梁上发现了在历次维修中未曾翻新的彩绘样式 。 文物专家经现场勘察及历史照片对比 , 确定该处彩绘为中山纪念堂建成时的原始彩绘 , 其颜色、形制及材料成为了之后彩绘维护的样板 。 现在 , 此处彩绘被原样保留下来并向游人开放 , 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广州中山纪念堂初建时的彩绘风采 。
下一阶段 , 纪念堂管理中心将开展纪念堂主体建筑屋面补漏工程 。 目前已经完成了修缮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 同时 , 更具长远意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纪念堂文物保护规划(2021-2035)》也正在编制当中 。
作为20世纪建筑遗产
彰显中华营造智慧
广州中山纪念堂包含四周平台在内的主体建筑占地1.2万平方米 , 堂高48.63米 , 南北纵深达72.65米 ,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 。
中山纪念堂是缅怀孙中山先生的重要遗迹;而从建筑学角度来看 , 广州中山纪念堂则是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有机结合的典范 。
这一纪念堂由近代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 。 其外观模仿古代宫殿建筑形制 , 内部采用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 , 形成大跨度的空间 。 2016年 , 纪念堂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
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长期研究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筑特色 , 曾多次参与纪念堂的修复工作 。 在建堂90周年纪念活动上 , 他介绍了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建造智慧 。
建造之初 , 纪念堂的重要功能是要满足多达5000人的集会需要 。 但在气候炎热的岭南地区 , 如何散热是一个考验建筑设计的大难题 。 当时缺乏大空间空调设备 , 使用电风扇所带来的噪音和不均匀风速又效果不理想 。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 纪念堂的设计借鉴了许多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岭南民居的建筑智慧 。
汤国华将纪念堂与同是第五批“国保”的广东东莞可园相比较 , 认为两者原理类似 , 均是利用地下通道进行自然通风散热 。 他建议 , 未来在使用现代必要的空调系统的同时 , 应将“低碳空调”的模式传承下去 。
汤国华认为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 , 要探索前人的智慧 。 因此 , 应该继续探索纪念堂的科学价值 , 将其传承并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 。
发扬“天下为公”精神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从建堂之初到1980年10月以前 , 广州中山纪念堂主要用于召开重要会议、集会和文艺演出 。 1980年10月1日后 , 纪念堂开始作为纪念性景点向海内外公众开放 。
广州中山纪念堂不仅是世界近代建筑宝库里璀璨的明珠 , 还是中国人民战胜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见证 , 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象征 。 自建成以来 , 纪念堂见证了许多历史性时刻 。 1938年 , 纪念堂遭到日军多次轰炸;1945年9月16日 , 侵粤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1999年12月19日 , 广州各界在这里举办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联欢晚会”;2017年12月6日 , 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设在中山纪念堂……
从20世纪50年代起 , 纪念堂逐渐成为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场所 , 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演出团体、艺术家登台献艺:1965年7月16日 , 周恩来与陈毅在这里观看了大型革命舞蹈史诗《东方红》;1985年3月13日 , 香港歌手罗文在这里连开7场演唱会 ,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纪念堂举办的第一场商业性演出;如今 , 歌剧、粤剧、话剧、民乐、相声、芭蕾、交响乐等多种艺术形式都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