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品#七夕会雅玩 | 最爱《上海集邮》

集邮品#七夕会雅玩 | 最爱《上海集邮》
文章插图
自上世纪60年代小学四年级开始获得第一本邮票册至今,已有50多年集邮经历的我,虽然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集邮成绩,但一本给我知识、助我成长的集邮刊物自1981年创刊号起一直陪伴着我,那就是千千万万集邮者喜闻乐见的《上海集邮》。
【 集邮品#七夕会雅玩 | 最爱《上海集邮》】回想那个集邮书籍贫乏的年代,除了每期必定“翻烂”的《集邮》外,《上海集邮》同样是我特别喜爱学习的集邮期刊。
位于“大世界”底层延安东路一侧的上海市青年宫图书馆是当年上海市集邮协会组织的集邮交流场所,也是我每周日必去的地方。其间,聆听老师们的“高谈阔论”,学习邮票知识,结交集邮朋友,接受集邮濡染,感受集邮氛围,购买市邮协会刊(即后来的《上海集邮》杂志)和其他集邮书籍、集邮品等,至今依然留有记忆深刻的印象。
自80年代末起,我所自编的集邮小刊无论在内页的文字编校加工,还是封面的设计策划上,无不以《上海集邮》为楷模榜样,努力追求专业、卓越、精致、素雅,由此,受到了集邮文献专家的多次肯定和表彰。
《上海集邮》从创办伊始的16开16页(含封面)黑白胶印(刊头套红)到如今即将以全册铜版纸精印的64页彩色杂志呈现在广大集邮读者面前,四十年的精雕细琢无不体现着历任主编、各位编辑的辛勤耕耘,它真正践行着集邮知识的普及,集邮学术的研讨,集邮文化的传播,集邮精神的继承。《上海集邮》给集邮人最大的感受是它的严谨、务实、精炼、包容。主打栏目“邮史钩沉”“邮政足迹”“学术研究”“版式探微”是它的王牌绝招;“放眼世界”是它的开放襟怀;“百家论谭”是它的多元谦和;“新邮花圃”是它的探究溯源;“邮市大观”是它的与时俱进……它是一本编辑出版领域里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和集邮专业知识结合得比较好的期刊,是海派文化在集邮领域的成功实践者。
诚然,凡事皆有起伏短长,本人期盼“展场内外”有更多更好的“获奖作品”作者讲出自己的编集故事、组集感想;“华夏文化”多些个体原创,减缩搜录剪辑。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上海集邮》依然是我的最爱,终身为伴亦是无悔的选择。(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