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6个95后青年“认识自己”

6个95后青年“认识自己”
小秋|6个95后青年“认识自己”
文章图片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 ”
充满个性的年轻人正在“认识自己” 。 他们是放弃建筑系留学只想导戏的清华女生小秋、把乐队演进school的传媒大学学生五金太郎、下了班就化身剧本杀DM的大厂产品经理北野宇、毕业靠打游戏买了房的游戏视频创作者凉风、从小写情书把自己感动哭的山口大炮、退学说起脱口秀的zhio 。
爱奇艺随刻对年轻人的世界保持着尊重和好奇 。 我们用了10多个小时 , 了解这6个年轻人的故事 , 关于自我探寻、兴趣热爱 , 以及不克制的表达 。
年轻的他们是自己的“信徒” , 在塑造自己的小世界 。 这些是他们正在发生的故事 , 也是万千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
从指日可待的稳定人生中「叛逃」
小秋 , 99年 , 清华建筑系学生
小秋是清华2017级建筑系学生 , 清华话剧队成员 , 两个颇有反差的身份 。
“我在文科环境里待太久了 , 小时候家里的书也都是历史人文社科艺术一类 。 我想多探索不一样的世界 , 不想局限在一个向度中 。 ”高考后小秋叛逆性的选择了建筑专业 , “我看起来不是很擅长理科 , 但我就要学 , 还要把它学得特别好 。 ”
建筑这个学科的确很有魅力 , 但它的行业体系和课程体系 , 让小秋不太适应 , “我后来发现 , 我真的缺少一些它要求的必备素质 , 比如长时间进行图纸绘制的劳作精神 , 以及克制自己表达的愿望 。 ”
大二的时候 , 她有一次转系的机会 , 但那时太在意他人的目光 , 觉得大家会因此judge自己没有能力、不自信 。 “如果当时自己能更勇敢一点的去选择 , 或者至少是对自己更诚实的选择 , 就好了 。 ”
小秋是喜欢话剧的 。 她从小就去泡剧场 , “那时候地铁里的海报都是戏剧演出 , 我想当然以为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 长大发现 , 地铁广告也可以是招聘、综艺……”
“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过于现实的东西 , 戏剧的价值 , 就是幻想的价值 。 我愿意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 给大家编织梦境的人 。 ”
小秋|6个95后青年“认识自己”
文章图片

小秋很喜欢的戏剧《欲望号街车》
通过选拔考试 , 小秋进了清华话剧队 。 她有过一次上台的机会 , 本以为是一个重要角色 , 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工具人 。 “那是一个大型的小丑剧 , 里面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丑 , 内向的 , 外向的 , 矮胖的 , 美丽的 , 而我是愚笨 , 叫苏格拉底 。 苏格拉底没有故事 , 没有性格 , 甚至只是个代号 , 跟这个人叫1号2号3号4号一样 。 ”
但她没有办法拒绝 。 再拒绝 , 就真的没有戏演了 。
“我喜欢戏剧 , 但又不能一直等着别人来找我 , 于是我就决定自己去创作、去导戏 。 ” 选择走到幕后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 某种程度上也有种宿命感 。 她是喜欢创作的 。
“我不是为了表达而创作 , 我就是为了创作而创作 , 创作是本能的驱动力 。 ”小秋导了《破碎故事之心》《莎乐美》《麦克白》等话剧剧目 。
大三一年 , 小秋很少参加戏剧队的活动 。 当时 , 小秋正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 不知道是该回到所谓“正轨” , 在建筑学习上获得成就来肯定自己 , 还是应该直接去做戏剧 。
大四寒训 , 导的是小秋很喜欢的剧本《欲望号街车》 。 “晚上 , 大家拿几瓶酒一起在排练室喝 , 喝完看场电影散了 , 第二天起来 , 接着演一整天 , 那一周时间 , 就跟做梦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