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红楼梦》人物走到眼前
小说是文字的艺术 , 这就决定了它不能像绘画那样 , 使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出直接可视的形象 。 文字只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 , 文学家只能使用这些符号来表达自己心中孕育的形象 。 换句话说 , 小说中的人物、环境、情节等 ,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
【杨柳|《红楼梦》人物走到眼前】虽然 , 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对人物、情景等作出极其生动的描写 , 但读者若想离这些人物、情景更近 , 需要依赖自己的想象 。 而且 , 读者总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 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来想象作品中的形象 , 从而进行加工与再创作 。 不同的读者 , 由于生活经验、文化素养的差异 , 对于同一作品中形象的把握也会千差万别 。 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 ,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在《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中 , 鲁迅先生说:“譬如我们看《红楼梦》 , 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 , 但须排除了梅博士(指梅兰芳)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 , 另外想一个 , 那么 , 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 , 我不能断定 。 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罢 , 一定是截然两样的 , 那上面所画的 , 是那时的读者的心目中的林黛玉 。 ”
鲁迅先生在这里论说的 , 就涉及《红楼梦》从文字向图像的形态转变 。 追溯《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版本演变 , 从最初单纯文字的手抄本 , 到木活字排印的“程甲本” , 书中就出现了二十四幅主人公绣像 。 再往后发展 , 各种人物情节的图像便逐渐增多 , 异彩纷呈 。
相比于手抄本的稀有罕见 , “程甲本”虽然解决了数量的问题 , 但由于认读的要求 , 还只能在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群中传播 。 在《红楼梦》走入民间的过程中 , 曲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各种评书、鼓曲将大观园中的人物带入大众视野 。 而曲艺作为说唱文学 , 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 而杨柳青年画中有关《红楼梦》的题材 , 就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 为平民百姓确立了“看得见”的金陵十二钗形象 。
在俄国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藏品中 , 有一幅名为《红楼梦》的杨柳青年画 。 从画面上看 , 描绘的应是第八十七回“感秋声抚琴悲往事”的画面 。 宝玉倚窗而立 , 侧耳倾听 。 黛玉则是手抚琴弦 , 侍女相伴 。 在小说第三回 , 宝玉一出场就被形容为:“面若中秋之月 , 色如春晓之花 。 鬓若刀裁 , 眉如墨画 , 面如桃瓣 , 目若秋波 。 虽怒时而若笑 , 即嗔视而有情 。 ”黛玉则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 态生两靥之愁 , 娇袭一身之病 。 泪光点点 , 娇喘微微 。 闲静时如娇花照水 ,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 心较比干多一窍 , 病如西子胜三分” 。 读者在折服于作者妙笔生花、文采飞扬的同时 , 自然对于真实可见的形象产生向往 。 杨柳青的画师们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这一愿望 , 让人物走出文本 , 走到大家眼前 。
- 复生@连载|《丰子恺自述》07:王囡囡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小说$6本男主假高冷小说,强推《镇河》好好笑,作者脑洞未免也太大了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
- 儿子|感动!这个温柔且沉重的“杭州版”《美丽心灵》字字戳中内心……
- 韩貂寺#雪中悍刀行:徐凤年6大仇人,韩貂寺最弱?杨太岁、柳蒿师不如他
- 打火机与公主裙@「推文」《我的城池》《打火机与公主裙》|校园甜文|痞帅x乖乖
- |茅奖小说《暗算》出版20年,精装版归来继续密码和人心全解密
- 康有为#除了《美的历程》,还有这些李泽厚的经典著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