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耿占春:成都的文化活力令人赞叹,这其中有诗歌的一份力量|草堂诗歌奖

今日(11月19日) , 由《草堂》诗刊社与成都商报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草堂诗歌奖”重磅公布了获奖名单(第四届草堂诗歌奖获奖名单公布 娜夜摘夺“年度诗人大奖”) 。 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耿占春 , 以作品《求索秩序——新世纪二十年诗歌写作》获得年度诗评家奖 。
批评|耿占春:成都的文化活力令人赞叹,这其中有诗歌的一份力量|草堂诗歌奖
文章图片

耿占春
该作品中的“求索秩序”意义为何?耿占春如何平衡“点赞”和“批评”?获奖无数的他 , 为何对获得“草堂诗歌奖”仍然怀抱欣喜?今日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对耿占春进行了专访 。
红星新闻:您的获奖作品《求索秩序——新世纪二十年诗歌写作》 , 如何理解“求索秩序”一词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新世纪二十年涌现出的诗歌 , 是否有一种共性?
耿占春:这篇文章所说的“求索秩序” , 自然指向的是内心生活状态及其话语表现 , 在物质生活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 , 人们的内心世界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 甚至处在混沌或断裂之中 。 诗歌写作寻找着对这一状况的回应和语言表现 。 这可能就是差异很大或不同风格的诗歌写作之间的一个“共性”吧 。
红星新闻:作为诗评家 , 您看待诗歌的角度与诗人有何不同?您会更侧重于用哪一方面来看当代诗歌?
耿占春:做评论如果与诗人有什么不同角度的话 , 那就是从事批评的人首先是一个读者 , 一个解释者 , 一个释义者 。 看待当代诗歌的角度有很多 , 我自己偏爱从语言出发 , 因为说到底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 听起来这好像无足轻重 , 可现在哲学、人类学等思想领域也倾向于把人界定为语言的动物 。
红星新闻:您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曾说 , “批评家还是要更多地通过对作品的阐释 , 对作品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一个批评性的判断” , 那么 , 您是如何平衡批评与点赞之间的关系的呢?
耿占春:当评论好的作品时确实在“点赞”呵 。 与人们在教科书里耳熟能详的古典诗歌不同 , 现代诗的阅读欣赏还需要一种新的“诗教” , 批评或许也是这种工作的一部分 。 因此 , 挑出好诗给予“点赞”也是有意义的 。 就我本人所理解的“批评”而言 , 它意味着将诗、语言、感受力与想象力 , 置于更宽广一些的语境中进行讨论 , 揭示出现代诗正在进行的探索、它的未完成性和可能性 。
我怎么觉得“大众的评论”或眼光很难投射到一个批评家身上呢?他从事的或许是关乎大众的事业 , 但至多得到小众的理解 。 这让我已经感到满足了 , 不满足的唯有对自己 。
红星新闻:您觉得诗歌评论对于推动诗歌发展有何特殊意义?在获得如此多的奖项后 , 您还记得自己的诗歌批评理想吗?如今是否实现了这一理想?
耿占春:批评或阐释有助于一些喜欢诗歌的读者更好地理解现代诗 , 如果能够为现代诗点赞就算是一种贡献 。
说起来我还真没有诗歌批评方面的理想 , 原本有写诗的理想 , 青年时代很多人都有过写诗的理想 。 话说回来 , 即使能把诗歌批评做到令人满意 , 也还需要增加自身的感受力、理解力 。
红星新闻:很多人都很好奇 。 诗人在创作诗歌时 , 或许因为行走 , 因为经历 , 而萌生出创作灵感 。 诗评家一般会在怎样的情境下 , 对诗歌有评论的欲望?您在写一些诗歌评论时 , 会是怎样的环境或过程呢?
耿占春:确实如你所说 , 批评没有写诗那么依赖或期待灵感 , 批评需要发展理性的技艺 , “释义”的能力或许就隐含着一种认知欲望 , 发现文本微妙的意义并通过解释将其释放到另一种话语空间 , 这意味着他在任何情况下都像一个手艺人 , 需要日积月累的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