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深柳堂读书记︱向周叔弢先生学选书:谈乾隆刻本《歙砚辑考》

作为一个古籍善本的业余爱好者 , 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 , 基础知识是很不够的 。 好在今日出版繁荣 , 资料比较易得 , 我就经常阅读各种善本书目和前辈藏书家有关古籍善本的书籍文章 , 如《自庄严堪善本书目》《西谛书话》等 , 从中学习了很多前辈藏家学者的宝贵经验 , 开阔了眼界 。 比如周叔弢先生从数十年的藏书实践中 , 总结出关于古籍善本的“五好”标准 , 生动而形象 , 对我就有很大的启发:第一要版刻字体好 , 等于一个人先天体格强健;第二 , 纸墨印刷好 , 等于一个人后天营养得宜;第三 , 题识好 , 如同一个人富有才华;第四 , 收藏印记好 , 宛如美人薄施脂粉;五 , 装潢好 , 好比一个人衣冠整齐 。 当然 , 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 , 我们不可能再有周先生当年的机会 , 见到那么多宋元珍本 , 也没有周先生的眼力和财力 , 得到那么多珍罕的古籍善本 。 但收藏的目的应该还是类似的 , 就是要努力去发现并珍藏有特点的佳本珍籍 。 学习周叔弢先生的“五好”标准 , 即使不能全部达到 , 也至少要具备其中某几条 , 而不是去追逐毫无特色的大路货 。
周叔弢先生这个五好标准 , 其实还有未曾明言但视作当然前提的另外两点:书本身一要少见 , 二要其内容有价值 。 这也是我拜读《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和《弢翁藏书题跋》的一点心得 。 有些宋元本 , 虽然年代久远 , 弢翁却未必看得上 , 反而有些明清刻本 , 因为其内容重要 , 流传也少 , 他却郑重指出 。 比如乾隆二十八年德聚堂原刻初印本《玉溪生诗文集笺注》 , 周叔弢先生亲笔题跋曰:“世间通行是乾隆四十五年修订者 , 此为乾隆二十八年最初印本 , 刻镌精美 , 极罕见 。 赵万里先生颇重视之 , 选入《中国版刻图录》 , 不以有舛误未改正为嫌也 。 ” (《弢翁藏书题跋》 , 241页)此文要介绍的《歙砚辑考》 , 在当下也是符合弢翁选书标准的一部清刻善本 。
歙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 , 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 。 端砚号称四大之首 , 但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端歙之争”两派不同的意见 。 如欧阳修就说:“若论二者之优劣 , 则龙尾远在端石之上也 。 ”龙尾即歙砚之别称 , 因石产于龙尾山 , 故得名 。 苏东坡评价歙砚“涩不留笔 , 滑不拒墨;瓜肤而榖理 , 金声而玉德” 。 黄庭坚一生爱好名砚 , 他曾亲自到歙砚产地考察 , 写下了著名长诗《砚山行》 , 其中有“日辉灿灿飞金星 , 碧云色夺端州紫”之句 。 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 , 现存古砚精品中 , 端砚之数量远过于歙砚 。 酷爱古砚收藏的乾隆皇帝命纪晓岚等人根据内府所藏编成《西清砚谱》 , 其中收端砚一百多方 , 歙砚仅九方 。 这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歙石开采曾长期中断 。 歙砚约兴起于唐 , 而盛于宋 。 元代以后 , 基本上中断开采近五百年 , 直到乾隆时期 , 酷爱歙砚的乾隆皇帝又命人“抅求精砚” , “凡绅士家藏古式与砚山居民所存之老坑旧石 , 悉用重价征取 , 搜罗几遍” 。 当时主持这项工作的就是徐毅 , 他根据亲身访求歙砚的经历 , 编写了这部《歙砚辑考》 。 后来仍不能满足乾隆对歙砚的需求 , 又开坑取石 , “以备方物之贡” 。 在文房之中如此重要的歙砚 , 历史上有关的研究著作却很少 , 查《中国古籍总目》 , 不过寥寥数种:宋代有《歙州砚谱》 , 元代有《歙砚说》和《辨歙石说》 , 明代《歙砚志》 , 然后就是徐毅这本《歙砚辑考》 。
古籍|深柳堂读书记︱向周叔弢先生学选书:谈乾隆刻本《歙砚辑考》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