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子!什么是禅?从修禅的目的来看,两个字就可以解释

什么是禅?
“禅”是从梵语“禅那”(dhyana)音译过来的。“禅那”,意译为“静虑”、“静观”或“思维修”。
禅是心灵的净化,一种内心的圆满状态;禅是一种自省的方法和功夫,是向自己的内心看,而不是向外求。
简而言之,修禅就是修心。先来看个“磨砖成镜”的故事。
禅为何物?禅是内观修心?


偈子!什么是禅?从修禅的目的来看,两个字就可以解释
文章插图

唐开元年间,马祖在般若寺时,拜在南岳怀让禅师门下,整天盘腿静坐冥想,下面是怀让禅师和马祖二人的对话:怀让问:“你这样盘腿打坐是为什么?”
马祖答:“我想成佛。”怀让随后就拿起一块砖头在马祖身边用力地磨。
马祖问:“师父,你磨砖做什么?”
怀让答:“我想把砖磨成镜子呀!”
马祖又问:“砖怎能磨成镜子呢?”
怀让就答:“砖既然不能磨成镜子,那么你盘腿而坐又岂能成佛?”
马祖问道:“要如何才能成佛?”
怀让答道:“就像牛拉车,如果车不动,你是打车还是打牛?”
马祖哑口无言。
怀让顺势开导说:“你这样盘腿打坐,究竟是为了学坐禅还是成佛?如果为了坐禅,禅意不在坐卧;如果想成佛,佛并无身形坐相。你如果执著于坐相,就未明其理,就永远不见佛性。”


偈子!什么是禅?从修禅的目的来看,两个字就可以解释
文章插图

马祖听了怀让的启示教诲,才真正开悟,于是跟随怀让禅师整整10年。在怀让的6位入室弟子当中,只有他真正领悟到了怀让心传。修禅,不在于修行外在的“相”,而在于内观自省,修内心。不以“修”而“修”,不执著于某一种形式的“修”。
最上乘的“禅”正是做到——在“意”不在“形”。“禅”注重的是对内在精神的把握和修正,而反对一切形式主义,所以,禅宗是不拘一格的。
内心宁静是禅的境界,只要能修心,没必要严格要求在何时坐禅,要采取什么形式坐禅。只要能做到“外离相”“内不乱”,就是做到了“禅”。
禅是摆脱麻烦,让身心得自由的方式


偈子!什么是禅?从修禅的目的来看,两个字就可以解释
文章插图

《金刚经》有记载,世尊教导须菩提尊者,教化众生要守住一个原则——“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就是说心里不要有任何执念,不对世间万物执着,平静随缘地面对一切。坐禅的目的不外乎达到排除妄念,从而进入一切皆如的境界。只有放下杂念与执着,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当年,五祖弘忍想将大法衣钵交给弟子继承时,先告诉弟子们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后从偈子中所呈现的境界,来判别作者是否见道,见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钵,成为六祖。


偈子!什么是禅?从修禅的目的来看,两个字就可以解释
文章插图

其中最受众人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子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人看了都赞叹神秀境界很高,但是五祖却批评说:作“得不错,但是尚未见道。”
这时在舂米房中工作的惠能,半夜里请人也在墙上代写了一首偈子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子!什么是禅?从修禅的目的来看,两个字就可以解释
文章插图

五祖觉得,神秀的境界虽高,但仍落于有心有为的层次,但禅家的理境若止于“有”这一层,终非上乘,经过无心无为,无的境界,才是究竟之道。而慧能才是见到了诸法空性,悟如佛道之人,于是把大法衣钵给了他。慧能在成为六祖之后,“立无念为宗”,将禅定解读为“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