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导演请指教》豆瓣4.1分:“口碑”和“流量”不能兼得吗?( 三 )


门槛|《导演请指教》豆瓣4.1分:“口碑”和“流量”不能兼得吗?
文章图片

其次 , 综艺时长的拉长和上下分篇 , 已然不是新鲜设定 , 不过首期节目三小时的时长里仅仅呈现了四位导演的作品 , 拍摄时的重重困难、播映后的多重争议 , 都超过内容本身占据了大量篇幅 , 仍然值得关注 。
这是综艺呈现的正常逻辑 , 但当所有的拍摄过程都是困难的积聚和克服 , 以及不是所有的矛盾积累都会化解成品质加持时 , 过多的呈现实则并无太多意义 , 反而陷入到一种刻意的氛围渲染中 。 当然另一种考量则是:导演本身就是幕后之王 , 这种聚焦更能体现导演这个工种的特质 , 如何平衡也就成了新的问题 。
门槛|《导演请指教》豆瓣4.1分:“口碑”和“流量”不能兼得吗?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虽然各个视角的评价代表着电影产业链上的不同群体 , 但每一次点评都变成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 , 依托犀利的输出来达成出圈 , 同样存在着“必要与否”的问题 。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 , 相比演员演技pk的高低立现 , 导演作品本身就需要更多维和深刻的解读 , 只是目前传递的更多是站队、护短、蜂拥而上的批评 。
回归市场 , 竞技赛制下不难猜测《导演请指教》 , 应该也基本遵循综艺叙事里的“先抑后扬”和“人物成长” 。 而这种成长分为两方面 , 一面是导演个人的作品品质成长 , 一面是整体内容质量的成长 , 后者的成长应该与话题性导演在前积聚热度、新人导演在后的人物排播有关 。
门槛|《导演请指教》豆瓣4.1分:“口碑”和“流量”不能兼得吗?
文章图片

作为导演综艺 , 《导演请指教》其实双重遵循着内容为王的市场逻辑 , 不仅是综艺叙事要好看 , 导演们交出的作品同样要具有吸引力 , 只有双重达标才能长久的留住关注 , 而话题凝聚的热度 , 终究难以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