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皓禹|我在书院读大学|戚皓禹:泰科就像一个马蜂窝

【人物档案】
戚皓禹 , 智能工程学院2019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 , 曾担任首届国学社社长、创意写作社副社长、团委秘书部临时负责人 。 创作《抉择》、《枪鸣》、《朱门熙攘》、《祛病》等剧目 , 获戏剧节奖项超过二十项 。 同时 , 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社长”、“青马工程一期优秀学员”称号 。
戚皓禹|我在书院读大学|戚皓禹:泰科就像一个马蜂窝
本文图片

回忆两年前初入泰科 , 戚皓禹直言心情就像坐过山车 。 报到前 , 查到的是老校区的资料 , 他一直担心校园设施陈旧、住宿条件差 , 心存耿介 。 然而 , 当步入新校区 , 入眼却是一片崭新优美的徽派建筑和镜湖 , 欲扬先抑 , 使他对学校的印象出奇得好 。
01.
医生当不了 , 科学梦亦难圆 。 母亲的一次“心狠” , 在他心底埋下了另一颗种子
小时候 , 在父母、老师的追问下 , 戚皓禹想当医生和科学家 , 不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
说到和国学结缘 , 戚皓禹神色略沉 , 陷入回忆中:“小孩没娘 , 说来话长 , 这要从我妈的一次狠心说起……”
上小学四年级时 , 社会上正流行国学教育 , 似懂非懂的家长们总想着让孩子跳出义务教育去“弯道超车” 。 于是 , 戚皓禹被父母送到了山里的一处小私塾 , 生活极端简朴 , 每天朗读、背诵四书五经 , 几乎脱离一切娱乐 。
戚皓禹|我在书院读大学|戚皓禹:泰科就像一个马蜂窝
本文图片

不过 , 待了一段时间 , 戚皓禹感受到了变化 。 “在私塾生活了两年 , 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 , 硬性执行的传统礼仪规范 , 还有一日三顿寡淡无味的饭菜 , 逐渐形成了奇特的秩序 , 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戚皓禹说这就是他痴迷国学的由来 。 进入大学 , 戚皓禹发现各类型社团都有 , 唯独缺少了国学相关的社团 , 这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占领这块阵地!
说干就干 , 很快 , 戚皓禹在老师的帮助下组建起了国学社 。 此时 , 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是缺乏管理经验 。
因为是新校区的第一届学生 , 戚皓禹没有学长可以咨询 , 只好从零起步 , 一边摸索一边积累经验 。 社团纳新时 , 国学社不过二三十号人 , 是个微不足道的小社 。 戚皓禹决心主动出击 , 先是从各方面搜罗人才组建了国学社的核心干部团队 , 再通过干部们联络各学生组织 , 为国学社争取更多举办活动的机会 , 再借助社团活动调动社员的积极性 。
经过一年的努力与探索 , 国学社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社 , 成长为全校最出色的社团之一 , 在籍社员高达一百多人 , 他也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如果在校园里看到几个身着汉服的人 , 只要大喊一声“戚皓禹” , 回头率绝对百分百 。
02.
站在台上的戚皓禹看着台下无数张老面孔 , 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 那一刻 , 他觉得国学社真的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回忆创社过程 , 戚皓禹的眼中闪着温柔的光 。 他说最自豪的不是领导力得到提升 , 而是将国学社建成了一个团结温暖的家 。
国学社一路高歌猛进 , 很快就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或许是受了实用主义的影响 , 国学社的目标变成了两个:争取荣誉和给社员加完满学分 。 培养大家对国学的兴趣、凝聚人心倒没有人关注了 。 ”
戚皓禹|我在书院读大学|戚皓禹:泰科就像一个马蜂窝
本文图片

从那时起 , 戚皓禹开始关注社团文化氛围营造 , 努力将国学社打造成一个家:国学社开始举办座谈会、研讨会、国学沙龙这样丰富多样的活动 , 给每个社员发光发亮的机会;也会在社员心情沮丧的时候 , 叫上几个社团骨干 , 与他一起谈天交心;社员过生日的时候 , 他们也会一块“凑份子”买上生日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