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世界厕所日:古人上厕所都有哪些文辞婉约的说法?

厕所|世界厕所日:古人上厕所都有哪些文辞婉约的说法?
本文图片

吃、喝、拉、撒、睡 , 人生五件大事当中 , 光是上厕所就占了两样 , 天天都离不开 , 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上厕所”或者“解手” , 虽然通俗然而有欠婉约 。 那么 , 古人又是如何表述的呢?
如厕
在秦汉时期 , 上厕所的一种文雅的说法叫做“如厕” 。 如司马迁在描写鸿门宴时写道:
“坐须臾 , 沛公起如厕” 。
如 , 是去往某处之意 , 即所谓“凡有所往曰如” , 如厕就是上厕所 , 真是简洁而又文雅!
更衣
在汉代时 , 解大小便的另一种婉辞称为“更衣” , 如《史记·外戚世家·卫皇后》中描写汉武帝临幸卫子夫时的情景:
“是日 , 武帝起更衣 , 子夫侍尚衣轩中 , 得幸 。 ”
当然 , 此处的“更衣”二字 , 也有可能指的是换衣服 , 毕竟武帝当时到底是去换衣服还是去解手谁也不知道 , 太史公在此处的描写当真十分婉约!
然而 , 《论衡》中的描述就显得非常直白、平易近人:
“夫更衣之室 , 可谓臭矣”
这便明白无误了 , 所谓“更衣之室”便是指厕所 , 那么 , “更衣”就是如厕啦!
同样是在汉代 ,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描述少阴病时写道:
“少阴病 , 下利 , 脉微濇 , 呕而汗出 , 必数更衣 , 反少者 , 当温其上 , 灸之”
此处的更衣绝不可能是换衣服 , 确切无误应当是上厕所大小解 。 原来医书中的措辞也可以这么婉约含糊!明白了这一点 , 以后与人谈论医书大致就不会出丑了 。
行圊
从唐代以后 , 厕所的通俗说法叫做“圊”(音青) , 厕所因多建在院子东角 , 因此又称“东圊” 。
那么 , 为什么把厕所叫做“圊”呢?看起来似乎风牛马不相及!善于思考的同学马上就会发问 , “圊”怎么看也不像是厕所啊 , 倒像是个菜园子!诸位请莫着急 , 听我慢慢道来!
“圊”字 , 外面一“口” , 中间一“青” 。 “口”字 , 四面围合 , 可以理解为关着门的房屋或建筑;“青”字 , 假借于“清” , 精通文字学的南唐人徐锴就说:“厕古谓之清者 , 言污秽常当清除也” 。
这样一看 , 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呢?一个建筑 , 四面都围起来 , 常常关闭着门 , 里面又有污秽 , 需要时常清除 , 不是厕所又是什么呢?读书至此真是忍不住感叹 , 古人造字真是极尽隐讳之能事啊!
举个例子 , 《西游记》第六十七回中 , 唐僧师徒四人离开小西天路经稀柿同 , 老者描述稀柿同的恶臭 , 说:
“但刮西风 , 有一股秽气 , 就是淘东圊也不似这般恶臭” 。
东圊是厕所 , 淘东圊就是掏厕所 。 老者的意思是说 , 稀柿同这条路 , 每当秋冬刮西风时 , 有一股恶臭比掏厕所还要难闻 。
正因圊是厕所之意 , 所以把上厕所又叫做“行圊” 。
登东
由于东圊多建在东边 , 因此上厕所也叫做“登东” 。
《警世通言》里描写王安石下位后 , 路过一村镇上厕所时的情景:
“荆公见屋旁有个坑厕 , 讨一张毛纸 , 走去登东” 。
又如《喻世明言》里描写唐璧去湖北做官 , 船行到潼津地方 , 遇了一伙强人 , 但是因为恰好上厕所 , 因此躲过一劫:
“也是唐璧命不该绝 , 正在船头上登东 , 看见声势不好 , 急忙跳水 , 上岸逃命” 。
需要注意的是 , “登东"的“登”字不是蹲的意思 , 而是表示“上” , 比如登山(上山) , 登门(上门) , 登场(上场) , 所以现在我们通常说“上厕所” , 而不说“下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