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文艺评论丨真人秀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文艺评论丨真人秀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文章图片

近来 , 包括《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念念青春》《请吃饭的姐姐》等综艺真人秀节目相继收官 。 尽管没有炸裂的口碑与火爆的收视 , 这些综艺节目以某种“实验性”的探索 , 开启国产综艺真人秀发展的新模式 , 其立足内涵进行创新的取径方式尤为值得重视 。
综观近年来国产综艺真人秀的发展 , “跨界融合”与“纪实风格”是其变化趋势的两个关键词 。 一方面 , 在文化产业跨界发展的趋势下 , 综艺真人秀通过不同题材与类型的跨界 , 拓展了节目的类型和内容的边界 , 形成艺术+、旅游+、生活+、服务+等不同形态 , 使综艺节目与日常生活多领域发生了连接 , 在推动节目创新的同时 , 发挥了积极的产业融合与文化融合的功能 。 另一方面 , 综艺真人秀自身也在寻求内在的突破 , 在将综艺秀场从棚内场景向户外场景转换的同时 , 弱化规则和剧本的情节性和戏剧性 , 力求以“纪实风格”探索综艺真人秀新的表意空间 。
客观地评价 , 在“跨界性”主题融合与“纪实性”制作方法的介入下 , 综艺真人秀逐渐摆脱以往注重表演和游戏的“竞技秀”的固有模式 , 形成“观察类”和“生活流”叠加的新模式 。 以“观察”为框架 , 真人秀节目以“纪实”为风格 , 经营、旅游、情感与生活等不同类型交叉融合、各有侧重 。 它们以真实性为追求方向 , 以更加仿真的方式不断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婚恋情感和精神休憩的日常关切 , 引发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度和话题性 。
但其以预定的人设为前提 , 将明星嘉宾在假定情境中的情绪状态、关系冲突和隐私生活作为节目的“卖点” , 在多机位镜头记录的背后 , 是对众多素材的刻意挑选和剪辑 , 以追求“冲突”和“猎奇”的戏剧效果 。 这种“纪实性”因其是一种脱离真实生活的特殊情境 , 其本质仍然是假定情境中的半开放剧本式的虚拟表演 , 并没有真正摆脱“秀”大于“真”的弊端 。 而因为其镜头聚焦、话题设置和效果呈现都没有摆脱明星消费的痼疾 , 极大地限制了综艺真人秀对社会生活内容的开拓和思想内涵的深化 。
因此 ,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真人秀节目基于“假定情境的虚拟表演”这一真实性的基础 , 就难以真正改变其“秀”大于“真”的弊病 。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 从《奇遇人生》开始 , 以最近一段时间《念念青春》《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很高兴认识你》《请吃饭的姐姐》等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 , 就显示出其敢于挑战不确定性 , 对真人秀真实性基础进行实验的探索精神 。
【关键|文艺评论丨真人秀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文艺评论丨真人秀创新的关键是什么
文章图片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是 , 这些节目敢于打破“假定情境”中的表演性和仿真性 , 而将节目真实的基础建立在生活真实和体验真实的双重基础上 。 无论是《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中职业不同的双方进入彼此真实日常进行体验的三天社交 , 还是《请吃饭的姐姐》中镜头下那些新奇的职业与人群 , 抑或是《念念青春》中那些凝结于文中的过往的青春记忆 , 这些节目不仅将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职业、行为与事件作为内容真实性的基础 , 而且去除剧本式的预设 , 在充分尊重节目中的明星、名人或素人的真实动机、行动逻辑和真切体验的前提下捕捉那些充满不确定性的感受与体验 。
张艾嘉在《念念青春》的创作手记中就强调 , “大家都在寻找真实的力量 , 很多人都会希望能够用纪录片的手法来记录、捕捉到一些真实的状况 。 《念念青春》里我特別珍惜那些带有未知感、探索感的惊喜瞬间 。 ”这些节目以一种充分的纪实精神和实验精神 , 去探寻社交关系中的人与人所存在的可能性 , 以及青春文本与当下感受之间的自我感受 , 充分展现真实的力量 。 比如《仅三天可见(特别实验季)》中 , 演员白敬亭临时起意 , 带着导演吕行开车回到自己老家 , 而正是这种不确定 , 打开了两人之间更为深入的交流 , 包括白敬亭对结婚的思考 , 以及从小如何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而拼命练习钢琴等记忆 。 又如《念念青春》在关于李雪琴的这一集 , 节目组原本想要讨论互联网新一代人群的生活 , 却因为征集到的文本更多关涉到北漂人群与故乡和家的复杂情感 , 而将念诵会的主题改为关于漂泊与家的讨论 。 节目中无论是明星嘉宾那些平时不为人所知的内在感受 , 还是议题讨论所散发出来的精神力量 , 正是因为这种真实性的现实基础而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