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专访工艺美术大师吴锦华:最美“西关小姐”,最爱“满州窗”( 二 )
千百年来 , 这个行业已经形成一个惯例 , 产品怎样设计 , 呈现什么面貌 , 似乎都有个统一标准 , 很难改变 。 比如大家熟悉的广彩 , 在消费升级之下 , 原来那些金灿灿的颜色、固定不变的造型 , 也许60后、70后还能接受 , 但是80后已经不接受了 。
不仅是广彩 , 整个工艺美术行业都存在这种情况 , 设计者和产品与市场脱节 。 所以我当时提出了这一课题 , 也做了很多尝试 。
文章图片
比如此次展览中的“景泰蓝”作品 , 就是在十年前完成的 , 还有“南越王墓编钟造型的茶具”也是七八年前做的 , 大家都觉得很新颖 。
为什么会在今年搞这个展览呢?因为我感觉到时机成熟了 。 首先 , 国家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 出台了很多、很好的政策和措施 。 其次 , 我从事“非遗”这项工作也有十几年了 , 可喜地看到 , 从城市到乡村 , 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生活中精彩亮相 ,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 希望这次展览能借助文创产业大会的东风 , 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美术在服务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让美术作品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消费者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
奥一采访人员:本次展览集中了你多年的一些艺术精品 , 您觉得其中哪些最能体现你的艺术风格?您最满意哪件作品?
吴锦华:我不敢说每件作品都很优秀 , 但每件作品都倾注了我的心血 。 有人说我是一个多元化的人、一个不安分的人 。 我的专业是陶瓷绘画 , 按道理说 , 传统手艺人只能守一门技艺 , 比如你是画山水的 , 你就不能去画人物、画花鸟 。 而我不仅什么题材都画 , 还跨行业去搞雕塑和设计 。 我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没老师 。 当然 , 除了肖像是我父亲教的以外 , 其他十八般武艺都是我自学的 。
为什么自学呢?这个行业中有个规矩 , 拜了师你就得跟老师的轨迹走 , “越轨”了要受谴责 , 不光老师不高兴 , 其他人也会说你不守师道 。 我没有老师 , 我就海阔天空 , 除了当时我父亲不高兴以外 , 没有人会谴责我 。 但是在二十二年以后 , 我拿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证书时 , 我跪在父母的坟前说:爸爸 , 我应该对得起你 , 我走出了另外一条路 。
奥一采访人员:数字化时代 , 您认为工艺美术在跨行业创作、跨地域设计方面 , 可以有哪些尝试与创新?
吴锦华:很多 , 真的很多 。 此次展览自11月19日开幕以来 , 业内外包括很多收藏家朋友都来过了 , 大家都很热烈地讨论“跨行业创作、跨地域设计”这一话题 。 有人对我和雕刻大师张民辉合作的作品感到很震惊 , 陶瓷和骨雕结合是以前没有被尝试过的 , 这一作品可以说是开创性的 , 他可以令骨雕类产品 , 不再单纯局限于原有的一种固定模式 , 同时也拓宽了陶瓷类产品的展现形式 。 坦率地说 , 这次参加展览的很多作品 , 都是一种新的尝试 。 比如南京云锦、西藏唐卡 , 都可以和陶瓷结合起来 , 碰撞出新的面貌 。
文章图片
还有潮州的珠绣 , 原本是用来制作传统婚纱的 , 我打破了这种固有思路 , 把它运用到了手提包和衣服上 , 这也是我首次尝试设计女装 。 该系列作品受到了很多好评 , 尤其是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 。 这样就把珠绣这项非遗产品扩散出去了 , 我在设计手提包的时候 , 还把广州的地域文化嵌入其中 , 使其更有地方特色 。 这次我还设计了两套服装 , 采用了广绣的工艺 。 我做非遗保护工作十几年来 , 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把文化运用到产品中去 , 毕竟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 。
- 文学|专访|王跃文:文学是庄严的事,人间也不可能天天过年
- 郑海鸥|阳江画家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市美术馆展出,展出书画及陶瓷作品173幅
- 工艺美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 范新
- 陶瓷|艺术家笔尖传承陶瓷文化 世遗泉州跃然“瓷”上
- 文化|艺术家笔尖传承陶瓷文化 世遗泉州跃然“瓷”上
- stmutepc1800!红星专访|邓乐:动态雕塑“生命的律动”让冬奥村升旗仪式永不落幕
- 鉴赏$宋辽陶瓷艺术成就与精品瓷器鉴赏
- 飞翔|专访|诗人海男:让诗的灵感从飞翔的想象力抵达现实
- 诗人$从古人的诗歌中,寻求自觉与超越的境界|专访景凯旋
- 孙无力|大触专访丨画如其人!国潮画风一夕引爆网络,首发系列作品即上站酷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