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读流行小说,就是庸俗吗?

短篇&读流行小说,就是庸俗吗?
文章插图

近两年,悬疑探案以及奇幻类的故事类型似乎借着视频平台的崛起(比如爱奇艺的“迷雾剧场”),迎来了一次“复兴”。许多推理作家的作品也被更多人关注到。
凭借《网内人》《遗忘,刑警》逐渐被人熟知的作家陈浩基,也从“小众”走向了“大众”,他的新作《气球人》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充满想象力,读来酣畅淋漓,对现实的关怀也让他的新作依旧是“有血有肉”的。
作为许多读者眼里的“宝藏作家”,他的写作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吸引大批读者?以及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
在这次的访谈里,我们将会看到一个足够真诚的流行小说家,以及他眼中的创作世界。他和我们聊了聊他的灵感、创作,以及大众对流行文化的偏见。
欢迎来到今天的硬核读书会,今天我们走近这位坦荡、真诚的推理小说家——陈浩基。
主人公原本负责在派对上扭“气球动物”,却发现自己拥有超能力——只要能够接触生命体的皮肤,就可以输入指令,使其指定的身体部位在规定的时间变成“气球”,充气、膨胀或扭曲,造成“意外”死亡。
全书一开始,气球人就让混账老板在同事面前暴毙身亡,这种高调的杀人方法会给气球人带来什么样的奇遇和危险?这是香港推理作家陈浩基在奇幻推理短篇连作《气球人》中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短篇&读流行小说,就是庸俗吗?
文章插图

《气球人》
陈浩基 著
花城出版社,2021-5
《气球人》的创作始于2010年,当时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当过程序员,刚投身全职写作不久的陈浩基接到了约稿,要“写一些在便利商店贩售、以高中生为读者对象的通俗流行小说,类型主要为恐怖灵异、奇幻刺激之类”,喜欢法国作家卢布朗的《亚森罗苹》的他决定要创作一位超能坏蛋。
这部实际上是“奇幻推理”的作品也因为其廉价通俗小说的性质而被当成恐怖悬疑的作品出版了。
《气球人》推出后不久,陈浩基便以《遗忘,刑警》获得了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此后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他的多部作品,尤其是描绘香港社会变迁的《13.67》(被王家卫买下版权)以及讲述网络暴力的《网内人》(登上日本周刊文春推理小说 Best 10海外部门第一名、本格推理小说Best 10第一名)一步步奠定了他在业内的位置。
短篇&读流行小说,就是庸俗吗?
文章插图

成名之后的陈浩基被不少读者视为“华语推理之光”,他也无需再把推理小说包装成其他类型的小说来创作。
数年后他重新给《气球人》追加了四个篇章,丰富了气球人的杀手生涯和其亦正亦邪的形象,读者或许也可以从中看到他近些年来的变化。
硬核读书会对陈浩基的采访就从《气球人》的流行娱乐属性出发,探究了他如何从廉价通俗小说的创作经验中受益,讨论流行娱乐小说的可贵之处、流行与经典的关系,也涉及《气球人》体现出的创作特征以及陈浩基对业内趋势的看法。
短篇&读流行小说,就是庸俗吗?
文章插图

“大部分写流行小说的职业作家
出道初期都是身不由己”
硬核读书会:你也有谈到,“气球人”系列是作为通俗流行小说开始写作的,所以你把推理作品披上了恐怖悬疑的外衣,不过后来,你作为推理作家得到了认可。
这种状况是否影响到你的写作,能否谈一谈后期的“气球人”创作和之前有什么差别?陈浩基:现实不饶人(笑),我想大部分写流行小说的职业作家出道初期都是身不由己,毕竟假如不接受出版社订定的路线的话,根本无法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