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秦思源:横跨中西的声音艺术家
文章图片
秦思源在收集老北京声音 。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图片
孩子在聆听声音装置作品《声坊》 。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图片
秦思源演奏老北京响器 。 图片来源网络
北京宋庄 , 一座座美术馆、艺术馆错落分布 , “分响中心”声音艺术博物馆就坐落其间 。 还未走近 , 白底黑字、设计感十足的大门便映入了眼帘 。 在紧锣密鼓装修的博物馆前 , 我们看到了秦思源的身影 。
与中国割不断的联系
初识秦思源的人 , 很容易被他中英混血的外表和名门之后的身世所吸引 。 1971年出生于英国爱丁堡的他 , 外祖母是著名作家凌叔华 , 外祖父是文学评论家陈源 , 母亲是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部采访人员陈小滢 , 父亲则是英国汉学家秦乃瑞 。
因为拥有一半中国血统 , 秦思源的“思源”二字取自饮水思源 。 别看他现在一口流利的京腔 , 老北京味儿十足 , 但在他8岁之前 , 并不会说中文 。
1979年 , 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 , 父母把秦思源送到北京学习中文 。 当时 , 他抱着上兴趣班的心态 , 阴差阳错地进了什刹海体校学习 。 体校的训练强度很大 , 教练原本想着秦思源坚持不住就会自行离开 , 谁知这个小孩不仅坚持下来了 , 还在一年多以后取得了北京市武术比赛全能组第二的成绩 , 并在此后出演了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小子》 。
4年后 , 秦思源回到英国上中学 。 在中国练武术、拍电影的经历 , 使得他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 频繁出现在英国的报纸和电视上 , 但他并不喜欢那样的“明星生活” , 一度感到迷失:“那时 , 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中国孩子 , 对周围的一切都不适应 , 人已经完全乱套了 。 ”几年后 , 等到他重新适应了英国的生活环境 , 又面临人生的抉择:选择一个大学专业 。
1990年 , 秦思源考上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三的爱丁堡大学电脑系 , 硅谷的多家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 但他却不太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 一学期后 , 他退学重考 , 而这一次他决定学习中国语言文学 。 “我发现自己在中国待了那么多年 , 中文却只会说 , 不会写不会读 , 相当于半个‘文盲’ , 如果要研究中国文化是行不通的 。 ”
秦思源接着考进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 进行了系统的中文学习 。 大学期间 , 由于专业需要 , 秦思源再度回到北京 , 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中文 。 这期间 , 他组建了曾经名噪一时的穴位乐队 , 也正是源于这次机缘 , 秦思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 那就是艺术 。
大学毕业后 , 秦思源做的所有工作几乎都与艺术有关 。 他先在大英图书馆从事“国际敦煌学项目”的研究工作 , 此后又回到北京 , 在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工作 , 做过英国戏剧舞蹈节项目 , 也做过上海当代艺术展的策展人 。
系统记录老北京的声音
2002年 , 与中国牵牵绊绊30余年的秦思源 , 决定搬到北京定居 , 把工作重心放在策展和艺术创作上 。
他先后策划了许多活动 ,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都市发声”项目 。 项目邀请英国、中国的知名艺术家共同开展一系列活动 , 探索、记录生活中的声音环境 。 活动后来从北京扩展到了上海、重庆、广州等地 , 持续了一年 , 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
当时 , 这个项目通过电台征集到很多很有意思的声音 。 给秦思源印象最深的 , 是一名听众说他喜欢打枣的声音 。 竹竿击打在枣树枝干上、枣掉在房顶上、再从房顶滚落到脸盆里 。 一想到这个声音 , 一幅画面就会出现在眼前 , 个人的情感记忆被唤醒 。
- 秦娥#世间五味俱全,可我只想要你一个人给的甜
- 赵扬|歌曲MV 《复苏吧!我的秦都》出炉!
- 秦简@清华简爆出上古猛料:蚩尤是黄帝之子?改写历史的竹简都藏在哪?
- 脂砚斋@红学又一大发现,秦可卿死后,为何贾珍因为哭的和泪人一样
- 秦国玲#奎文区18所学校、幼儿园获批成立“孔子学堂”
- stmutfpc1800&秦香莲,72岁,状告——舞台上唱错了词的那些笑料
- 秦时明月$13位精品作者新书上线汇总,三位万订作者在内,只是多有太监前科
- 瓦岗寨#隋唐小说为什么选择历史上地位并不高的秦琼做第一主角
- 秦钟#贾宝玉送给蒋玉菡的那块扇坠,酿成滔天大祸,贾家竟因此被抄家
- 李密@历史上的秦琼到底有多强?翻翻史书就知道,演义里的他,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