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无论在哪里 , 总有些鲜活的事情贯彻着我们的人生 。 有人恪守晨起锻炼 , 有人追逐五彩梦想 , 有人忙于春耕秋收 。 而我则爱打开收音机 , 调好频道 , 系上围裙 , 在厨房里触摸油盐酱醋 , 守孤独的一怀心境 。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在腾冲本地花灯里有这样的唱词:“一碗饵丝油噜噜 , 扎实么叫人记得住;去年三月就吃呢 , 今年嘴上还冒油珠 。 ”很好地诠释了本地美食的特色 , 而童谣“顶锅盖 , 油炒菜 , 一把抓着一把盖……”则表明了本地人对美食的偏执喜爱 。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夜明星稀的夜晚 , 晚辈们在院子里追鸡撵猫 , 长辈们乐呵呵坐一旁看全家团圆 。 在这般祥和温暖的氛围里 , 长辈一定不忘摆一摆周家的历史 , 以此对小辈耳提面命一番 。 听祖辈说旧时周家的面食小有名气 , 所做糕点远销瑞丽、陇川等地 , 特制的方酥饼更行销缅甸 。 之所以有名 , 完全在于周家人吃苦耐劳 , 且周家所做面食的保质期较长 , 就算漫长的雨水天 , 用油纸包着的面食长时间不会长一丝霉枯 , 所以受人喜欢 。 后又联姻广东梅县 , 将广东面食和腾冲糕点配方融合 , 做出新花样的糕饼 , 一度供不应求 。 既后因种种原因 , 现在已无人经营面食生意 。 听着老一辈讲授周家的人脉流传 , 又想到父亲调侃曾经用筷子头沾香油炒菜和用一颗水豆豉下一碗饭的故事 , 在灶台边的我 , 不禁独自唏嘘一番 。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胡乱的思绪跟着锅里的油烟翻飞 , 女儿的叫嚷、儿子的哭啼将我带回了现实 。 此时 , 能够让这两个小家伙安静的 , 就只有锅子里的吃食了 , 而我早已不是听水木年华的少年 。 时光在我发丝间随意游走 , 镜子前是一个面临谢顶危险的中年油腻大叔 。 这个年纪我力所能及的 , 只有身上的“厨艺”了 。 在这无雨阴凉的傍晚 , 天空没有虹 , 但心中满是霞光 。 我满脑子想到要做出一道红火火的菜 , 一道有温度的菜 。 此刻 , 锅里的油微微冒烟……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才下|人生旅途,在食物的温度里浮沉
文章图片

腾冲有句老话“赶完草壩街 , 吃碗饵丝 , 要摆十八道佐料” , 这充分说明了当地人对食物烹制的严苛和对味道的讲究 。 看着锅里的油炸肉圆子 , 儿时对肉的挚爱情绪涌上心头 。 刚刚能满足温饱的童年 , 在街子肉摊上看到父母购买肥肉 , 那种对脂肪芳香的特殊狂热无法形容 , 以至于老板在砍肉的时候擤了一下鼻涕都毫不在意 , 更不用提炒肉掉在地上又用筷子夹进嘴里几下吞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