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随笔七十五:《朱老师》
随笔七十五:
《朱老师》
赵忠心
一
北师大出版社书店在师大老东门外旁边 。 每次去学校英东楼(教育学部办公楼)办事 , 我都是乘坐绕学校一圈儿的510路公共汽车 , 在师大东门站下车 。 只要在那里下车 , 不由自主 , 我必定去书店逛一圈儿 , 浏览浏览 , 看看有什么新书问世 。
我每次一进书店的大门 , 在那里上班的小莉都要前来热情地跟我打招呼 。
【称呼|随笔七十五:《朱老师》】那天 , 我又到书店 , 小莉不像平时那样乐呵呵地前来跟我打招呼 , 陪我逛他们书店;而是匆匆走到我身边 , 轻轻地说了声:
“赵爷爷 , 您好 。 您跟我来 , 我有话跟您说 。 ”
随后 , 便把我拉到书店门外 。 她用低沉的小声在我耳边说:
“赵爷爷 , 我奶奶——走了 。 ”
我突然听到这个噩耗 , 不禁一愣 。 我急切地问:
“这是哪天的事啊?你奶奶 , 多大岁数?”
“是上个星期天 。 奶奶九十一岁走的 。 ”
这个叫“小莉”的姑娘 , 是师大原教科所办公室的老职工 , 我的老同事——朱怀斌老师的大孙女 , 有四十多岁了 。 她小时候 , 我曾跟朱老师住一幢宿舍楼 , 我是看着她长大的 。 她在学校出版社书店上班 。 他爷爷朱老师大约是2005年我刚由学校宿舍迁居京师园不久去世的 。
我安慰小莉说:
“小莉 , 奶奶也算是高寿了 。 你和弟弟妹妹们要节哀 。 你奶奶这辈子不容易啊!前半生在老家吃了不少的苦 。 后半辈子来到你爷爷身边 , 多少享了些福 。 你们兄弟姐妹要好好过日子 。 过好了 , 你们的爷爷奶奶在九泉之下也就放心了 。 你爷爷奶奶不在了 , 以后有什么困难就给我打电话 。 你们兄弟姐妹就像是我的孩子 。 ”
眼看着小莉的眼里含着热泪 , 也不知道怎样安慰她更好 。 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 便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书店 。
二
朱怀斌老师十年多前去世 , 还不到八十岁 。 他的老伴儿比他大几岁 , 还比他多活了十年 。
五十多年前 , 1960年至1965年 , 我在师大读书那会儿 , 朱老师就在教育系办公室上班 。 那个时候 , 他还是个中年人 , 年富力强 , 朝气蓬勃 。 毕业十五年之后 , 1980年 , 我又回到师大 , 他成了老年人 , 头发都花白了 , 老态龙钟 。 他退休后 , 到我所在的教科所办公室补差 。
这位“朱老师”从解放初期 , 年轻时就来到我们教育系办公室工作 , 负责收发等杂事 。 他只有一个儿子 , 可孙女孙子多 , 四五个 。 儿子是个地道的农民 , 没本事多挣钱养家 , 朱老师必须尽可能多地上班挣钱 。 因此 , 退休后又到我所在的教科所办公室补差十多年 。
他没有上过多少学 , 也就是小学毕业 。 教育系、教科所的同事 , 都把他当工人看待 , 平时没人称他为“老师” 。 上了岁数的 , 一般都称呼他“怀斌” , 年轻一些的称呼他“老朱” 。
唯独我 , 自始至终都是称呼他“朱老师” 。 我当学生时是这样称呼他 , 1980年我从附中调回教科所后 , 跟他成了同事 , 也没改口 , 仍旧称呼他为“朱老师” , 习惯了 。
在学校这个范围内 , 年龄比较大的 , 人们都称为“老师” , 不管是干什么的 , 这是知识分子圈儿内不成文的规矩 。 彭德怀元帅的夫人、师大党委副书记浦安修是我们教科所的创始人 , 大家也都称她为“浦老师” 。 浦安修没有架子 , 平易近人 , 叫她“浦老师” , 她也欣然接受 。
朱老师在学校教育口的人眼里 , 是个大好人 。 大学老师是不坐班的 , 平时只有办公室、资料室的工作人员天天按时上班 。
- 称呼$“官人”是什么意思, 宋朝女子为什么要称呼丈夫为“官人”?
- 春花秋月@随笔:人间自有美意
- 冬奥会|北京冬奥|我的冬奥会好看吗?(随笔 宋艳丽 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 点滴|追溯进学之路上点滴旧事,葛晓音学术随笔《进学丛谈》出版
- 随笔|我为什么写作?我为谁写作?
- 王夫人&宝玉对王夫人的一句称呼,揭开了史湘云在家中的真实身份
- 上联!才子随笔写下上联:两个荷包蛋,但下联却被人称赞
- 笔法!画家宋唐 墨随笔出以墨辅意 完美诠释了山水元素的意向美
-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 艺术|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