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传说中的契丹民族其实没有消失,原来都在这儿呢!
关于契丹人的流向,过去大都从辽亡后谈起,把金、元及元以后的契丹人流向放在一起谈[44]。但实际上在金、元及元以后,契丹族是处于两个不同阶段。在金元时期,契丹族虽已分化,但尚存在,是处于消亡阶段;在元以后,则契丹族已消失于史,不再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而且从金元到元以后,时间跨度太大,其间契丹族的流向也在不断变化中,笼统合在一起研究,不易考察其最后的流向。如金代契丹族,虽分别入西辽、入西夏,留居金统治下和入南宋,但至13世纪,元尽灭诸国,所有契丹人统归于元朝。在元代,契丹人或入蒙古、或入汉族、或在西域,并有少量入朝鲜,部分入达斡尔。这构成了契丹人的最后流向。而从诸流向看来,其中当以入汉族为主。因为流入其他族者,以后亦陆续归于汉族,现论述于下。
文章插图
契丹文字一、直接流入汉族的契丹人元朝至元年间(13世纪末)规定“生长汉地,通汉语的契丹人,同汉人”,并将全国人分四等,即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将契丹人列入汉人之中。《辍耕录》也载汉人八种中有契丹人。元末一些契丹人的后裔,如石抹帖木儿,别名继祖者,定居浙江台州,已完全汉化,又如耶律楚材父子的汉化。耶律有尚已完全成为一个真正的儒者,接受汉文化了,其他契丹人在元代散居各地与汉族杂居,也逐渐汉化。因此,这部分居汉地的契丹人,最后都融入汉族之中了。金代入南宋的契丹族,在元代已不独立见史,表明已融入汉族。元代尚是契丹族的,明代也已融入汉族。遍查《明史》各传,已不见一个姓耶律、萧、移剌、石抹等。应该都是改易姓氏了。而且《明史》中提到有些人“其先为蒙古人”者,“其先西域人”者,但没有提到有“其先为契丹人”者。这并非由于没有一个人是契丹人的后裔,而是契丹人早已包括在汉人之中,而明代,汉人和南人都是汉族的一部分。因此,凡其先为汉人者,就不必再注出了。
文章插图
契丹族发髻款式陈述指出:“河北省宝坻县有‘耶律各庄’,至今村人多刘姓。从辽朝以来,耶律译刘。那么耶律各庄刘姓十户的先世,很清楚地是契丹人。此外,在宝坻县内尚有达子庄、达子屯、哈喇庄,蓟县有黑家庄、科科庄、野王庄、律家庄,滦县有野里庄。我们不是说这些村庄人户的先辈均是契丹人,但这些村庄命名的当时,主要住户可能是契丹人,这些人们当然已融合于汉人了。”据孟志东介绍,云南有十五万人是元代留戍的契丹将士的后裔,其中有不少已报称汉族,这也是契丹族人入汉族的一个例证。总的说来,除了居住今内蒙中部,即所谓居西北的契丹人可能先融入蒙古族,居新疆地区的契丹人可能融入回鹘等族外,其他居住内蒙东部、东北地区、中原地区、南方地区的契丹人,基本上都融入汉族。因此,汉族应是契丹族的主要流向。
文章插图
二、先融入其他各族但最终又融入汉族者辽亡以后,契丹人分居各地者,有的先融入其他各族,但以后随着其他各族一起又融入汉族。有些甚至还来不及融入其他各族,就一起融入汉族了。如契丹人生长西北者,按元朝规定是同蒙古人,有的有可能也融入蒙古族中。但随着蒙古人统治的稳定,立即开始剥夺一些依附蒙古人的契丹人的权利,将他们分别调往各地。而且,元代蒙古人为统治汉族而迁居中原。元灭亡,大部分迁居中原的蒙古人却留在了中原,融入汉族之中。这样,原来融入蒙古族的契丹人,最后也都融入汉族中。其他原来融入女真族的契丹人,也随着女真人融入汉族而融入汉族之中。西迁西辽的契丹人在元灭西辽后,也有不少契丹人最后仍融入汉族之中。因此说,契丹族的主要流向是汉族。
- 文物|上博虎年迎春展,呈现中日文物中的虎文化
- 单雄信@说一说隋唐演义中的18条好汉的历史原型和武力排行榜
- 科瓦列夫!清末民初,外国人眼中的北京春节:爆竹声中福运到
- 中国艺术$艺术鉴赏网:张筱玲谈“八大山人”画中的“拙对变”「专栏」
- 山海经|《山海经》中的记载竟然与实相符?
- 玉兰@著名花鸟画家林兵:那些追逐“花容月貌”的往事与传说
- 张无忌@金庸取了3个好名字,连自己也无法超越,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 沙漠|北美德克萨斯州沙漠中的工业风格住宅
- 沈周@表现文人在山水中的畅快自由,宋旭《归舟图》
- 尖晶石!孝靖皇后佩戴的凤冠,口衔罕见异形珍珠宝石,成为凤冠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