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专访 | 喜剧的底色是悬疑,《扬名立万》导演刘循子墨:把最后一环的创作交给观众( 四 )


更喜欢“导演”的身份
刘循子墨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 , 六岁开始向父亲学画 。 2005年 , 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正式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美术系 。 大三时 , 学校开设了导演课 , 刘循子墨拍了两个“作业” , 得到学校最高分 。 之后 , 刘循子墨先后执导了一些网络微电影、网络剧集 , 其导演才能获得了行业的诸多好评 。
时钟拨回至2013年 , 在网剧和短视频还尚未成型的时候 , 刘循子墨作为万合天宜的喜剧演员 , 参演了由叫兽易小星制作的迷你剧《万万没想到》 , 这部单集长度不足5分钟的短剧在视频平台播出后随即受到了大批观众的追捧 , 一时间《万万没想到》成为了全民追捧的网络神剧 。
喜剧|专访 | 喜剧的底色是悬疑,《扬名立万》导演刘循子墨:把最后一环的创作交给观众
文章图片

在《万万没想到》爆红的同期 , 万合天宜乘势而上 , 刘循子墨的网络短剧《报告老板》接棒《万万没想到》 , 掀起又一股网络喜剧热潮 , 让我们看到了导演刘循子墨超强的讲故事的能力 。 《报告老板》带给我们的惊喜远超过人物本身带来的乐趣 , 剧集对原影视剧的重新解构 , 为观众呈现了颠覆性的剧情设计 , 短短几分钟一个故事 , 充满奇思妙想 , 看完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 而其鲜明的喜剧风格也开创当年网络喜剧的标杆力作 , 也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
《报告老板》系列足以证明刘循子墨的水平和实力 。 但这之后 ,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 , 刘循子墨没有呈现相关导演作品 。 直到2018年底 , 他决定尝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 “拍了网剧那么久 , 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努力一下 , 去试着拍一部大银幕作品 , 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 ” 刘循子墨说 。
《扬名立万》是刘循子墨与韩寒继电影《万万没想到》之后的再度合作 , 令首次转战大银幕的刘循子墨如虎添翼 。 “与韩寒老师的合作 , 永远都会收获新的感想 。 ”刘循子墨说 。 韩寒的创作 , 无论是文风 , 还是叙事方式 , 都让他受益匪浅 。 “我非常荣幸 , 韩寒老师会喜欢我的电影 , 在后期他帮我梳理了很多情绪方面的细节 , 让观众能更自然地感受到蕴含在影片中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 ”
此次银幕处女作 , 他潜心打磨了四年的时间 , 力求为观众带来一部高潮迭起、荡气回肠的精品之作 。 相较于网剧 , 被放大X倍的大银幕电影 , 在细节上的把握和拿捏要更为谨慎 。 “网剧拿着手机就能看 , 观众不会太抠细节 , 但是当他们坐进了电影院 , 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影片上 , 细节成为电影成败的关键 , 因此 , 剧情的逻辑、人物的设定要更立得稳脚跟 , 道具的选择也需要更要严谨以免被诟病 。 ”
喜剧|专访 | 喜剧的底色是悬疑,《扬名立万》导演刘循子墨:把最后一环的创作交给观众
文章图片

“喜剧演员”和“电影导演”的身份 , 刘循子墨更喜欢“导演”的身份 , “导演可以表达 , 让观众产生共鸣 , 而演员 , 只是处理别人事先设置好台词 , 无法真正去表达自己 。 ”
电影上映后 , 网络关于影片的解析和结局的猜想 , 以及各种评论铺天盖地 , 刘循子墨并不想给出任何解释 , 因为“这样就没意思了” 。 在他看来 , 当电影上映的那一刻 , 创作最后一环的权利已经交到了观众手上 。
接下来他会继续和编剧里八神搭档 , 题材会聚焦职场 , “你们别看我没怎么正经上过班 , 但我不知为何看到关于一些公众号的文章报道职场人的现状时 , 我会‘感同身受’ , 连我自己都特别好奇我的这种‘感同身受’是从何而来的 。 ” 未来 , 刘循子墨希望继续以“导演”的身份沉下心来 , 脚踏实地为大家带来更多好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