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科者@“凿壁偷光”的故事流传千古,还写进了课本,为何书中没有写结局!

教科书上写了很多典故,但基本上没有写他们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只因他们长大后变成了坏人,不利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匡衡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甲科者@“凿壁偷光”的故事流传千古,还写进了课本,为何书中没有写结局!
文章插图

匡衡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家庭,虽然家境不好,可他十分好学,也很勤奋。小时候,他非常想上学。家里拿不出钱,后来他跟着一个亲戚学认字,这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为了能念书,匡衡就去给有钱的人家打工以获取读书的费用。他不要工钱,只求人家能把家中的书借给自己看。在那个年代,书是珍贵之物,有书的人不肯轻易把书借出去,让匡衡很苦恼。几年后,匡衡长大了不少,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他从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才有一丁点儿时间看书,故一卷书经常要十天半个月次啊能看完。他很着急,觉得自己白天在干活没有时间看书,那可以多利用晚上的时间来看书,这样就能加快看书的步伐。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根本买不起点灯要用的油,这该如何是好?

甲科者@“凿壁偷光”的故事流传千古,还写进了课本,为何书中没有写结局!
文章插图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温习白天看的知识。突然,他看到东边的墙缝中透过来一些亮光。走近一看,他发现从亮光是邻居家的灯光。他灵机一动,拿来一把小刀挖大墙缝,让透过来的亮光更多一些。借着亮光,匡衡拿起书读了起来。他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他的故事就是被后世传颂至今的“凿壁偷光”,不少人用他来激烈学生学习。不过,教科书中并没有写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事实上,匡衡靠着自学,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的仕途也不平坦,因为汉朝当时规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经”中的一经,就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官职,考试得甲科者,可为郎中;得乙科者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匡衡考了九次,才中丙科。由于他对《诗经》的理解非常透彻,已经被经学家们所推重,时为太子的汉元帝对他深有好感。在太子的提拔下,他才踏上仕途。

甲科者@“凿壁偷光”的故事流传千古,还写进了课本,为何书中没有写结局!
文章插图

后来,匡衡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官至丞相。然而,他经不起官场的诱惑,变得趋炎附势,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收受贿赂。他被汉元帝封为安乐侯时,其食封土地原本为三十一万亩。但匡衡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了四万多亩食封土地。

【 甲科者@“凿壁偷光”的故事流传千古,还写进了课本,为何书中没有写结局!】甲科者@“凿壁偷光”的故事流传千古,还写进了课本,为何书中没有写结局!
文章插图

汉成帝时,司隶校尉骏等人告发了匡衡非法占用土地一事,所以他被皇帝下令罢免了官职,贬为庶人。回到家乡不久,匡衡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