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跨越万年 赴一场文明之约( 三 )


文章图片
西周饕餮纹提梁铜卣
汉唐至元明的历代文物,我们以“万流归一”为主题,说明山西自古即是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之地,并最终与其他各地区的文化一起,汇聚为统一多民族的中华文明 。
在山西境内保存的历代遗存文物中,雕塑和壁画尤为闻名 。本次展览通过细致的学术梳理,将这些展品置入中国艺术史的书写中进行阐释 。北魏皇室命人开凿大同云冈石窟,造就了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 。晋阳(今太原)成为随后东魏和北齐实际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佛教艺术从而实现其中国式审美的完全转换 。艺术史学家方闻在《艺术即历史》中将这种转换总结为一种可比拟“希腊奇迹”的“汉唐奇迹” 。北魏至唐之间,中国佛教造像经历了三部曲的演变:从北魏古拙的正面风格,到北齐、隋朝的圆柱形式,再演变为初、中唐时的三维造像,清晰地反映出立体状物技法的发展历程,系统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是书写中国雕塑史的关键资料 。
与中国雕塑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发展历程相一致的是,6世纪中期之后,中国绘画也出现了外来的明暗法造型风格,这就是唐代史学家许嵩在《建康实录》中提及的一种运用晕染技法所能达到的逼真效果,称为“凹凸画” 。但在中国趣味改造下,它又逐步变为笔墨的语言,至8世纪盛唐时期完全成熟 。山西保存了大量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寺观壁画,近年又出土了为数众多的汉代、北朝、唐代以及宋金元的壁画墓 。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为我们重新书写中国绘画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展现出中国古代高超的绘画成就 。
“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展览不仅让观众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华夏文明看山西”,更为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力量 。
《光明日报》( 2021年11月28日09版)
文物|跨越万年 赴一场文明之约
文章图片
保险测评一大堆,合同上百页,如何避免掉坑?详情请查看01 令人心痛的险“受害者” 。
前两天有网友在网上控诉,几年前她母亲在保险代理人的劝说下陆续买了好几份分红保险+大病保险,当时代理人宣称几年后就可以部分取出,给她父亲交养老保险,剩下的还可以等她大点带她去各地旅游 。
等到她母亲如今生病住院想起保险,才发现自己手里的保单跟代理人当初说的不太一样,几份保单,几乎都是终身分红险,现在想提前领出就要折本,损失几万元 。
这几万元,对一个月入五千元的三口之家来说是巨款 。
几年来,全家省吃俭用“存钱”,每年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放到保险里,但换来的却是保障功能却极低的终身储蓄保险,而且灵活性很低 。
可以想象,当初那位坚强的母亲是满怀希望的存钱、供保险的,以为攒下钱放到保险公司收益又高又安全,过些年就可以给自己的丈夫交养老保险,让丈夫老有所依,也可以让高度残疾的女儿出去旅旅游,看一下大千世界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时候用这十个字其实已经很难形容一些保险“受害者”的遭遇 。
02 保险避坑,其实很简单 。
很多人被保险坑,都是因为自己不懂保险,脑海里也没有明确的保险理念,只能被保险代理人牵着鼻子走,最后乖乖进坑 。所以,买保险要想要避坑,首先要知道保险是什么,不是什么,到底什么情况需要保险,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要保险 。文物|跨越万年 赴一场文明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