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身在职场,如此优雅的离职才算体面

职业教育|身在职场,如此优雅的离职才算体面


职场本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旅程 , 进场时凭的是个人的能力和才华 , 而离场时则比的是格局和智慧 。
不会因为离场就把关系弄僵 , 更不会从此形同陌路 , 而要学会优雅地转身 , 为未来的良好发展埋下伏笔 。
一、缺乏边界感 , 被“善意”所绑架
我从事HR工作的这些年 , 在离职面谈中听到了不少员工吐槽:
“其实我早就想走了 , 家里人一直劝我 , 说现在经济不景气 , 有份工作先干着 , 还有五险一金 , 也算稳定 , 就一直拖着;”
“离职的想法早就跟领导说了 , 他说一手把我培养出来不容易 , 眼下正是公司用人之际 , 就算帮帮他也好 , 做人还是要感恩的 , 这也是没办法才提的;”
“只是想换个平台 , 换种工作氛围 , 却被同事说生在福中不知福 , 工作这么清闲 , 还挑剔个啥;”
总而言之 , 感觉好不容易下定决心 , 要离开一份看不见前景、自己也不喜欢的工作 , 却发现周边的人都迫不及待地递上“善意”的激励 。
劝你三思而后行 , 不要为冲动离职去买单 , 更不要辜负他们的好意 。
而这所谓的善意之举 , 却在悄然敲碎你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 , 随之而来的是被排山倒海的纠结和焦虑所淹没 。
显然 , 我们掉进了“自我设限”的剧情中 , 被轮番上演的内心戏主宰着决定 。
窃以为公司和领导都需要我 , 又或眼前遇到的困难想要解决非我莫属 , 如若此刻执意离开会心生愧疚 。
而实质原因 , 一是认知产生偏差 , 没有理清职场边界、混淆了问题的主体;二是满足心理上被认可、被需要、被肯定的需求 。
在《走出剧情》一书中 , 作者李雪提到:“边界即自由 , 当我们能够尊重个体和组织的边界 , 就获得真正的自由 。 如果真的想帮助对方 , 办法一定不是进入对方的剧情里去扮演角色 。 ”
“公司缺人手”是公司的问题 , 而“想离职”是员工的问题 , 理清边界后答案也就跃然纸上 。
作为员工 , 我们只需要知道 , 离职的本质 , 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 。
二、讨好了别人 , 却讨厌了自己
朋友阿涛是某集团的财务经理 , 入职公司有五年多时间 , 专业知识扎实 , 性格温和 , 很受领导器重 , 公司还自费让他去参加技能培训 , 考取注册会计师证书 。
原以为他的职场之路顺风顺水 , 不出意外还可以跃升至高管团队 , 没想到他坚定地选择了离职 , 面谈时还倒了一肚子苦水 。
按照公司的业务体量 , 财务部门人手一直有点紧张 。 每次提招聘需求 , 领导都说让加加班内部消化一下 , 却不知道每天的加班安排已成为他最大的困扰 。
几个年轻的下属都不愿意加班 , 总是软磨硬泡各种找理由 , 而他又是“好好先生”不善拒绝 , 很多时候都自己消化 , 光近半年的加班数据都近800小时 , 惹得家里人意见很大 。
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领导要求美化财务报表 , 有时数据还有点离谱 , 尽管明知有违职业操守 , 他依然听话照做 。
虽然赢得了领导的欢心 , 但在内心却极其鄙视这样的自己 , 复杂交织的矛盾情绪让他濒临崩溃 , 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曾说:“人性有很多弱点 , 其中一个就是不善于拒绝别人 。 ”
在职场上 , 面对公司或领导的无理要求 , 明明已经很是厌恶 , 但却无法果断地去拒绝 , 被迫带着“老好人”的面具 , 去做违心地迎合 , 结果只能是自己难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