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可人$博士带队修复400多年前的古医书( 二 )


而“核查”古籍破损情况,仅是古籍修复中的第一步。
“每次修复之前,都要仔细审查古籍年代、装帧形式、破损情况和纸张。”仔细核查古籍破损情况后,茆可人会走向“纸库”,挑选颜色、材质、厚度与原书书页相近的补纸。
“我们特设了一处纸库存放古籍修复所需要的各类纸张,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纸大不相同。”打开纸库的大门,迎面扑来一股樟木味。细问之下,才知为了保存这些“纯手工纸”,樟木柜必不可少。“这些古籍补救纸的颜色、产地、厚度全不相同,比如这种‘溜口纸’就是用植物纤维手工制成,透光可见、真正是薄如蝉翼;还有这种‘竹皮纸’,也是古籍修复中常用到的。”每打开一卷纸,茆可人都能详细介绍其由来,有些是他专门去浙江寻访老手艺人的手工造纸、有些是去宣城采买的植物纤维制成纸……
走出纸库,“修复档案”已经在他脑中成型。
“呼吸重一些,古书页片都会被吹走”
“呼吸重一些,这些古书页片都会被吹走。”端坐在修复台前,茆可人屏住气息一片片拿下破碎的书皮,撤捻、分离书页。
接下来,就是古籍修复的关键——“打浆糊”。
将已经碾碎、浸泡12个小时的花椒与黄柏水加热后过滤,取其汁液、加入淀粉、搅拌、打出厚浆;加入白芨水调稀,打出稀浆。“厚浆、稀浆的用法就有讲究了,不同的破损处用法不同。甚至南北地区因为气候不同,古籍修复所用的浆糊也有厚稀之分。”一稀一厚摆放两侧,茆可人开启了古籍的“修复环节”。
“古籍修复中有个重要的原则——‘整旧如旧,保护原貌’,所以在修复中要格外注意不能破坏古籍原有的样貌。”在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之后,一页古籍中被蠹鱼咬过的破洞逐渐复原。随后,就是喷水压平、折页、下捻、装书皮、订书眼、订线等等修复步骤。
“一般像这种破损不严重的古籍,一天一个人只能修复两三页,严重的话可能一页都要用上好几天,整本古籍修复完需要几个月时间。”和图书馆其他工作相比,古籍修复“又脏又累”,又需要无与伦比的耐心;古籍修复师常年保持一个姿势,埋头修复小小的古籍碎片,时间长了对颈椎和视力都有损害。但修复好一本古书的成就感,足以让茆可人继续往前。
传统手艺与科技“相逢”,珍贵古籍“迎新生”
古籍修复,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手艺,更需要科技力量的加入。
“每本古籍在入藏之前,实际上我们都对其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在程新看来,将数字化技术用于古籍保护,一方面可以精确记录医学古籍的内容,以数字化方式进行保存;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三维数字资料,为这些距今已经400多年的医学古籍提供可研究、易传播的“数字化样本”。
不仅如此,为了让这些古籍保存更久,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古籍部还设有三个“恒温恒湿”的古籍书库。“我们通过科技手段让书库常年维持在固定的温度和湿度,并做好防尘、防紫外线等处理,经过适当保存,为这些古籍‘延长寿命’。”邓勇介绍。
如今,传统手艺与科技的“相逢”,正让这些珍贵古籍迎来“新生”。
合肥报业全媒体采访人员 刘梅梅/文 卓旻/摄 通讯员 尤志成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