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中国作家曾仕强:中国人社交,既不讲理性也不讲感性,讲“情性”


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构成,个体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之中渐渐产生了文化,文化与社会是一对双生的概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嵌套,不可分离。
古今中外,无论是什么社会阶段的学者,都对社会与文化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不同阶段的社会与文化
在意识形态影响之下,有的西方学者认为,原始社会的人是“不理性的”,他们的行为都是“无逻辑的”,在行动时不会考虑因果。
中国人$中国作家曾仕强:中国人社交,既不讲理性也不讲感性,讲“情性”
文章插图

就像是吕西安·列维-布留尔(Lvy-Bruhl,Lucien)想要在《原始思维》当中想要表达的一般;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之下提出,
比如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的《石器时代经济学》当中所提出的“原始丰裕社会”概念——看似生产力不足的原始社会之中的人们,其实生活比今天的我们富足多了。
类似的,还有许多人更喜欢倾向于思考不同社会之中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中国人$中国作家曾仕强:中国人社交,既不讲理性也不讲感性,讲“情性”
文章插图

比较晚近的西方社会之中,人们的言行都极大受到诸多重大事件影响: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各种资本主义革命等等……尤其是启蒙运动,这一运动对于西方的影响直至今日依旧存在,“理性”是他们社会行为的一个主要指导理念。
与之相对的,
这种看法也许有一定道理,因为我们相对于西方人而言,在交往时确实会有许多情感相关的因素。
中国人$中国作家曾仕强:中国人社交,既不讲理性也不讲感性,讲“情性”
文章插图

我们不妨看看国学大师,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的台湾学者、中国富豪作家曾仕强的看法。
中国式社交:情性
这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学者认为,
【 中国人$中国作家曾仕强:中国人社交,既不讲理性也不讲感性,讲“情性”】欧美国家在社会交往之中表现得十分直接,往往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人们收了礼物之后,西方人往往会直接当着送礼人的面将礼物打开,并且直接对于礼物进行评价。
中国人$中国作家曾仕强:中国人社交,既不讲理性也不讲感性,讲“情性”
文章插图

日本人相对会比较感性,还拿送礼物这件事来举例,他们在受到礼物之后,首先不会当着别人的面打开,其次假如此礼物比较贵重,那么他们甚至还会因此而感到十分难以接受,对送礼者“感激不尽”。
而中国人的处世则更像是处于二者之间,我们依然以送礼物这件事来说,我们在受到礼物之后,往往也不会当着他们的面拆开,并且后续会根据彼此的关系远近以及礼物本身对于自己的吸引力而给出反馈。

导致在一些事情之中变得感情用事、失去理性。
中国人$中国作家曾仕强:中国人社交,既不讲理性也不讲感性,讲“情性”
文章插图

至于对这种特征的评价,说是好还是坏都不是特别恰当,但其是在我们这种文化特征之中应运而生的,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结构是相符合的,那么这就是能够理解的。
“面子”与社交心态
所谓“面子”,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和概念,
所以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情分”的社会之中,“面子”几乎就可以作为一个关键词来看待。
中国人$中国作家曾仕强:中国人社交,既不讲理性也不讲感性,讲“情性”
文章插图

当我们在与他们进行社会交往时,
见面相互进行问候,机会让自己看上去比较“有面子”,也会给他人“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