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文艺评论 | 袁泉:安静的力量( 二 )


文艺&文艺评论 | 袁泉:安静的力量
文章插图

文艺&文艺评论 | 袁泉:安静的力量
文章插图

文艺&文艺评论 | 袁泉:安静的力量
文章插图

《中国机长》(2019)
袁泉这种安静又极富张力的表演在后来的《中国医生》中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中国医生》描述的是新冠疫情发生之初,武汉医务人员奋力抗击的情形,因此扮演医务人员的演员大部分场景都穿着防护服、带着防护镜和面罩。袁泉所扮演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文婷在剧中80%的场景只露出一双眼睛,在这双眼睛中观众读懂了文婷医生的焦虑、恐惧、坚定、欣慰,也感受到文婷医生身处绝境而坚忍的专业品质。
袁泉很善于把心理上细微的震颤渗透到不仅是眼睛和表情,更是肢体的各个部位。她作为演员的肢体敏感地接受角色的内心冲动,并富于表现力地传达出来。这种表演的境界与演员的自律和对自己肢体的规训分不开。
罗马帝国著名的君主马可奥勒留说:演员的身体可以是他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他最大的敌人。袁泉的肢体表达炉火纯青。袁泉在很多采访中都提到过她表演舞台剧上场前的小习惯:刷牙、洗手、喷香水。这一系列的小习惯大概都是袁泉对自己身体的提示,从各种感官提醒自己,点燃自己创作的想象力,进入到戏里。这就是契诃夫提倡的把“氛围和质感紧密结合”,利用外部刺激帮助演员通达自己的潜意识。对身体外在的规训和很多演员准备角色时关注剧本,研读角色内心有点不太一样。袁泉经过常年的戏曲训练,比较信奉演员对身体的控制力。因控制身体而作用于内心,让演员在意识层面进入角色。赖声川对复排《暗恋桃花源》中袁泉的表演评价可见一斑:我一看袁泉的肢体动作,就知道这部戏在她骨子里,是甩不掉的东西。
文艺&文艺评论 | 袁泉:安静的力量
文章插图

《中国医生》(2021)
在《中国医生》中,袁泉在拍摄现场长时间穿着防护服不脱下来,现场有采访人员计算过在拍摄现场她穿着防护服长达8小时以上。有的人也会问她这样累不累,但是她提出需要身体对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的感受,来刺激自己找到或者说无限接近所扮演的角色。于是观众就看到一个疲惫不堪,腰背总有不适,但头颈和肩膀总是坚定的医生的姿态。拍摄同时,袁泉提出素颜的要求,再加上长时间戴防护面罩,当文婷医生摘下面罩面对镜头的那一刻,满脸都是防护罩的勒痕和印记,再加上一双满是戏的眼睛,无需更多的眼泪和大段激情的台词,观众已彻底被征服。
看过袁泉《中国机长》中的表演,就能理解文婷医生的成功塑造并非偶然。乘务长毕男形象的确立不仅仅依靠前文提到的她蕴含丰富情绪的双眼,更是她对角色整体的塑造。毕男在面对乘客时立即呈现空乘人员的职业姿态,回到操作间与同事吐槽时放松的姿态,以及机舱内突发释压的情况下,她衣着和妆发因巨大气流冲击而凌乱,但表情和身体迅速恢复职业姿态冷静安抚乘客。一次一次为核实同事安全和安抚乘客,毕男冒着生命危险摘下氧气面罩,尽量克制自己的恐惧,极力保持专业的状态。袁泉的表情、微表情、身体的姿态都传达出角色极度紧张,有细微的踌躇但又迅速冷静的内心变化。这一系列情境转变中角色的表演完全随着影片叙事而行进,看似行云流水,却是演员常年自律和勤奋的体现。
文艺&文艺评论 | 袁泉:安静的力量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