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涅丝卡·霍兰导演的《江湖郎中》2020年入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泰迪奖最佳剧情片 , 以及第33届欧洲电影奖 。
文章图片
《麋骨之壤》剧照
“荒诞”与“选择”
文章图片
《江湖郞中》剧照
与荒野共存
霍兰的影片也有对尼采哲学的回应 。
重审善恶
《江湖郎中》中的米科拉谢克在公审前徘徊、痛苦 , 监狱放风时看着矮矮的蒲公英 , 自问自答:“这片叶子有着太多的妙用 , 可是值得吗?”虽犹疑 , 但他显然已经对未来与存在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思考 。 庸众常常从世俗功利主义的“有用性”来思考事件是否“值得” , 但米科拉谢克用凝视蒲公英的方式反观自己 , 并梳理克尔凯郭尔般的“飞鸟与百合花”逻辑 , 以及老子“善贷且成”“道隐无名”的“无形”之物 。 这些不可见的思想从外在到内在地影响着米科拉谢克的选择与判断 。 他回忆起草药师跟他说的“别收钱”这一训诫 , 正是这一训诫使他专注而能看清病患的真相 。 虽不收钱 , 他却不贫穷 , 并为别人捐过无数钱财 , 是“既以与人己愈多”的存在 。 米科拉谢克经过徘徊与反思后 , 从“蒲公英”及救人的“工作”中 , 悟到“天之道利而不害”的境界 , 于是他就要采取行动进行普罗大众较难理解的“超越”或“一跃” 。 《江湖郎中》的故事始于草药师米科拉谢克的保护伞——总统的去世 , 他进了监狱 , 不能继续救治那些需要他的人 。 这时米科拉谢克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 意志更坚强才能得以存活 , 以实现“拯救”的可能性 。 在极端之恶下 , 需要在“活下去治病救人”与自己的挚爱之间进行选择 , 他选择了“出卖”挚爱 。 这一动作包含了导演霍兰对米科拉谢克选择的审视与认知 。 米科拉谢克与伴侣情深意笃 , 他选择“出卖”的行动是经过省察思考的——他认为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以保全一己之命 , 而是艰难地行在一条“超越之路”上 。 米科拉谢克的存在境界貌似不再是欲望与情感的境界 , 而是升华到了救赎或者信念般的存在——犹如亚伯拉罕在选择面前的勇敢一跃 , 从“欲望之爱”跃入拯救人类的“信念之爱” 。 他认为只有保全性命 , 才能继续进行“拯救”行动 , 所以他才会在影片最后说“自己感到快乐” 。 导演霍兰从另外一个角度 , 让观众去思考该如何定义“好人”“坏人”或者“好”与“坏”的价值评价体系 。
【米科|阿格涅丝卡·霍兰:波兰电影女哲人】霍兰善于运用电影这一媒介关注宏大问题 , 对形而上的终极问题进行思考 , 并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给出自己的认知与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