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马卫东:我眼中的安藤忠雄和建筑设计( 三 )


文章图片
安藤忠雄夫妇与建筑事务所成员合影
跨越时间的精神建筑
半个世纪以来,安藤忠雄在全球创造了超200多座建筑作品 。而几乎每一个,马卫东都很喜欢 。在他看来,这就像喜欢一个人,性格、眼睛、手型……总有一点能让人喜欢,而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也总能发现打动人的地方 。马卫东将原因归结为其建筑具有精神性 。
安藤忠雄|马卫东:我眼中的安藤忠雄和建筑设计
文章图片
建筑作为一门学科,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所谓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或者内部逻辑规律 。而安藤忠雄似乎并不是这种规律下的模范设计师,马卫东更愿意称其为艺术家,因为他一直试图寻找在当下时代、时尚、潮流之外更永恒的东西 。
不附和热点,拒绝技术叠加的科技陷阱,安藤忠雄坚持从人对空间、对建筑最核心最本质的需求出发做设计 。他的建筑作品大多结构简单、材料简单,但这种“空”正承载了人的精神 。无论是光之教堂中发光的十字架,还是住吉的长屋里引进的阳光、空气和风雨,亦或是冥想空间的一轮光圈……总有一个场景可以让人们安静下来,思考自己、自然或者宇宙 。这就是建筑精神性对人的打动 。
安藤忠雄|马卫东:我眼中的安藤忠雄和建筑设计
文章图片
也正因如此,安藤忠雄的作品也有了经过时间打磨之后的经典之美 。如果把很多安藤忠雄的作品放到现在,大概又会诞生众多“网红打卡地” 。马卫东认为,在一时的有趣和吸引之外,安藤忠雄的作品也具备了永恒时间上的生命力 。因此,“无论早生或晚生一百年”,他“都会是伟大的建筑家” 。
中国设计更轻一点
通过这场展览,马卫东希望将建筑设计和优秀建筑师的精神展示给行业和更多人,这是他长久以来一直坚持做的事 。
学建筑、教建筑,出国深造后再在回国,最自然的出路似乎应该是建筑师 。但当时的马卫东却选择做了一个媒体人 。当时国内建筑资讯匮乏,这催生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并在回国时将《a+u》和《El Croquis》(建筑素描)两本书引进国内,开创了把国外建筑杂志引入中国的起源 。
安藤忠雄|马卫东:我眼中的安藤忠雄和建筑设计
文章图片
从那时到现在,马卫东有了越来越多的身份:媒体人、策划人、策展人、出版人、评论家、国际大师的推手等等 。但无论是怎样的身份,马卫东关注的核心依旧是建筑的发展 。近十年前,马卫东曾评论国内的建筑行业是“上气不接下气”——在不断努力的爬坡中,气息节奏和动作都有些走形 。而如今,在他看来,无论是理念、技术、材料,还是业主认知度,前端设计策划,甚至建造完成后的后端运营,中国建筑都有了急速的发展 。
面对这样了不起的变化,马卫东也在呼吁:关于设计,还可以再轻一点 。他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建筑不是通过那些用力过猛的、琳琅满目的丰富性来打动人的,它们不应该献媚于这个时代的价值,而是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思考建筑的品质和需求 。
当中国建筑已经有足够的智慧和设计能力时,为建筑叠加时间、叠加岁月、叠加风吹日晒、叠加阳光雨露的时光痕迹,或许就是建筑师能找到的另外一个未来突破口 。
精彩对话
Selected dialogue
网易家居:这次展览的主题改名为青春,外界对此有很多诠释 。作为中方策展人,您是怎样解读“青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