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磊|作家观察|侯磊:是什么把戏曲圈起来了?( 二 )


戏曲自古以来一直在打破、横扫所有的圈层 。 中国现存有南宋朝的三个相对完整的南戏剧本:《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 , 都收入了《永乐大典》 , 同样是全民看戏 。 过去没有不听戏的 , “家家收拾起 , 户户不提防” , “满城争唱叫天儿” , 从皇上到拉洋车的 , 谁还不会两句呀?从乾隆帝开始 , 在每年腊月二十四祭灶时 , 在坤宁宫跳萨满之前 , 乾隆帝要坐在大炕上亲自打鼓唱《访贤》 , 成为一种礼制 。 清末民国时康有为爱听《单刀会》 , 梁启超爱唱《桃花扇》 , 徐志摩最迷杨小楼 , 瞿秋白还教丁玲唱《游园惊梦》 , 汪曾祺能写会画 , 能吹笛子拉胡琴 , 会的戏比现在演员都多……胡适当年有个好玩的事 , 是他爱听京剧 , 可成为新文化运动旗手后 , 他只好一边写文章批判旧剧 , 一边偷偷地到戏园子里听戏 , 还写到日记里了 。
侯磊|作家观察|侯磊:是什么把戏曲圈起来了?
本文图片

侯磊唱昆曲 , 由昆曲名家张卫东先生擫笛
有个问题很值得思考 , 是什么把戏曲给圈起来了?
戏曲武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 都是过去的常识 。 新媒体让社会重归传统文化、戏曲的文化氛围中 , 应努力把观众请回剧场或庙台 , 让人们还有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时 , 村里搭台子请班子 , 甚至能在古戏台上唱戏的观念 , 那才是霓裳续咏 , 延绵不绝 。
3、 实则一部戏剧时长通常超过一小时的 , 而当下短视频传播一般不过一分钟 , 在碎片化传播的时代 , 您认为如何让观众深入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戏曲文化?
侯磊:时间不是问题 。 过去唱戏是晚上六点半就唱 , 夜里十二点以后才散 , 梅兰芳那样的名角儿得十点钟才上场了 。 一座城市能有大小几十个剧场在演出 , 因此过去戏曲的剧场数 , 剧团数 , 从业者数量都很多 。 演戏讲究一定时期内不能翻头 , 即不能重复 。 对于观众 , 有时候戏曲是个伴听的状态 , 那戏曲味儿熏着 , 熏久了就有文化了 。
片段是让观众来入坑 , 先从听冰块就凉水般的“叫小番”开始 , 看了西皮流水、西皮快板 , 或者看到摔僵尸、翻吊毛、下高、折跟头以及武打片段 , 甚至喷火 , 变脸、耍牙等特技时 , 久而久之肯定想听整出的戏 , 连戏曲晚会那种一人一段的段儿活 , 都觉得没意思了 。
侯磊|作家观察|侯磊:是什么把戏曲圈起来了?
本文图片

侯磊 , 唱单弦八角鼓
在碎片化的时代并不影响真正的爱好者 。 应该像从前一样 , 鼓励票友唱整出的戏 , 唱清音桌 , 大家都围坐桌前分包赶角儿地唱 , 必然会有那种所有角色都会的大拿来坐镇 , 没人来唱的角色都归他 。 研究戏曲要能唱 , 能演 , 能讲 , 能说 , 能写 , 能伴奏 , 早日六场通透 , 文武昆乱不当 , 这才是戏曲爱好者和研究者 。
4、 您认为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戏曲传播的文化性、公益性之间的关系?
侯磊:商业和艺术从来都不是矛盾 , 就像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不是矛盾 , 戏曲文化的博物馆化与市场化也不是矛盾一样 。
越好的艺术越值钱 , 越能卖钱 , 从业者越能挣钱 , 自然有人爱 , 有人学 。 用不着搞非遗 , 它自己就主动承传了 。 艺术越差越不值钱 , 自己也就消失了 。 要让戏曲的运转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 让它自己往好了转起来 。
现在唱戏赠票的时候太多 , 把观众培养坏了 , 以后谁都不花钱买票了 。 拿赠票的观众 , 不论台上演到多最关键的地方 , 一看手机到晚上十点二十 , 都起堂了(站起来走了)——再晚赶不上地铁末班车了 。 这对演出秩序 , 演员心态都不好 , 真差那么几十块打车钱么?北京自古以来以花钱请人看戏为荣 , 过去拿赠票是不好意思请人去看的 。 就像认识作家 , 人家可以主动送你书 , 但你不能找人家要 。 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 要鼓励正常的文化消费 , 才能达到商业性、文化性和公益性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