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中国发现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 二 )


——李水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前所未见的巨型史前遗址
■项目简介: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 是一处仰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韩建业介绍 , 考古调查初步判断南佐遗址面积约600万平方米 , 年代距今5200年至4600年 。 遗址核心区面积约30万平方米 , 由9座大型夯土台围合 , 紧邻夯土台外侧发现2道环壕 。 核心区有一座室内面积约630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F1 , 墙壁、地面均为多层白灰面;在房址F2中出土了白色堆纹陶、白衣陶、白陶、黑陶、朱砂彩绘陶 , 还有大型彩陶罐、带塞盖喇叭口平底彩陶瓶 , 以及大量水稻遗存 , 显示了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 。
新石器时代|中国发现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
本文图片

南佐遗址大型建筑
■专家点评:
这是个“前所未见”的巨型遗址 。 一是总体规模之巨前所未见 , 总面积600万平方米 , 比石峁遗址大200万平方米 , 是迄今所知的二里头遗址的2倍;二是核心面积之大前所未见 , 其核心区有约30万平方米 , 与良渚遗址的莫角山一样大 , 而其周围还有9座夯土台 , 夯土台外侧又有2道环壕;三是房子体量之大前所未见 , F1仅室内部分就达630平方米 , 体量规模在同时期无出其右 。 这个规模巨大的仰韶晚期聚落 , 是距今5000年左右最大的聚落遗址之一 , 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公共权力 , 显示陇东地区可能已进入早期国家或者文明社会 。
——张弛(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区域
■项目简介:圪垯川遗址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 从仰韶文化早期延续至仰韶文化晚期 , 年代距今6100年至5600年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国科介绍 , 圪垯川遗址是陇西黄土高原继大地湾遗址之后又一重要考古发现 。 其中仰韶文化早期史家类型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保存较完好 , 面积约8万平方米 , 聚落外围发现三道环壕 , 中心区为一处广场 , 围绕广场呈向心状分布三组房屋 , 共计100余座 。 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 , 陶器以彩陶为主 , 还发现一件玉权杖首 。
新石器时代|中国发现世界上面积最大、年代最早、证据最充分的大规模稻田
本文图片

圪垯川遗址早期聚落航拍
■专家点评:
圪垯川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更深入认识了黄土高原这个宝藏地区 , 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了仰韶文化的地位 。 这个遗址的年代正处于仰韶文化早期向其最繁荣的庙底沟时期的转折阶段 。 遗址中的彩陶、房屋布局和结构 , 都表现出这样的过渡风格 。 这表明 , 仰韶文化最重要的转折 , 是从以陇东为中心的黄土高原腹地开始的 , 仰韶最繁荣的庙底沟时代是在这里孕育的 , 仰韶文化先民是真正的黄土儿女 。 这一重要发现和南佐遗址的发现一样 , 有助于改变仰韶文化属于中原地区文化的传统认识 , 有助于以多元并进的新视角解读中华文明形成的宏大进程 。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巩固张家口的“三岔口”地位
■项目简介:邓槽沟梁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 。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刚介绍 , 邓槽沟梁遗址发现了四个阶段的文化遗存 , 年代分别距今8000年左右、6500年左右、5100年左右和4200—4000年左右 , 每一时期的遗存都与周边同时期的兴隆洼文化、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接近 。 张家口处于我国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过渡地带 , 是东部环渤海文化和西部内陆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 此次发现距今8000年至4000年四个阶段面貌各异的文化遗存 , 证明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