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皇帝让范仲淹赈灾,他却用赈灾款来修官府抬米价,事后才知真高明

在我们印象中范仲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他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体现了他为国家人民担忧的胸襟胆魄。其实他不但是个诗人,文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

官府!皇帝让范仲淹赈灾,他却用赈灾款来修官府抬米价,事后才知真高明
文章插图

范仲淹出生于北宋,也是当时最出名的大才子,可能就是因为过于才华横溢,才让许多后人忽略了他出色的政治能力。
资料《智囊全集》中就记载了一件能充分显示范仲淹在政治方面才华过人的故事。
当时的北宋虽然国家昌盛,但是关于天灾人祸总是没办法避免,而在当时的江杭一带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饥荒,这里的百姓已经连买米做饭的钱都没有了。一时间百姓流离失所,四处乱逃。

官府!皇帝让范仲淹赈灾,他却用赈灾款来修官府抬米价,事后才知真高明
文章插图

当时的朝廷甚至为此专门下令:灾区的百姓如果没有能力度过这次灾难,可以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来养,但是饥荒后不能反悔,可见当时饥荒的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而此时的范仲淹则刚好被调任此地为官,当时饥荒的情况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他的想象。百姓民不聊生,田间一片荒凉,颗粒无收,甚至街边不乏有饿死的人。
突然遇到灾荒,范仲淹也是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妥善地解决这一次的天灾问题。虽然朝廷已经提供了赈灾款,可是朝廷的拨款也只能解决一时之需,根本无法应付这次的灾祸。

官府!皇帝让范仲淹赈灾,他却用赈灾款来修官府抬米价,事后才知真高明
文章插图

这时候的范仲淹深知以往的赈灾方法根本解决不了这次的饥荒。于是决定亲自视察民间的具体情况。他在杭州附近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现象。当地的米商不仅不给予百姓帮助,反倒是抬高价格,想要趁着这次的饥荒狠狠地赚一笔。另外还发现在当地佛教非常盛行,当地的富商都非常的喜欢上香拜佛。
通过巧施技巧来调节价格
范仲淹视察回去后的并没有着急制定计划,而是自己认真地思考了许久。之后范仲淹就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十分震惊的事。他下令鼓励米商再抬高米价,这让当时的米商都懵了,不过也没想那么多,毕竟自己也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米价一涨再涨,这也让当时的范仲淹受尽了辱骂。但是范仲淹顶住舆论的压力,愣是把米价又抬高许多。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大米的价格便奇迹般的回落了。

官府!皇帝让范仲淹赈灾,他却用赈灾款来修官府抬米价,事后才知真高明
文章插图

这是因为当时杭州地区米价疯涨,当地米商从附近各地收购了许多大米,甚至其他地方的米商不辞辛苦地来到杭州,就是为了能大赚一笔。这样一来大量的大米就流入到了杭州地区,这时候的杭州的大米也早就供过于求了。
而范仲淹更是早就屯好了公家粮,范仲淹下令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售公家粮,百姓们自然都选择了公家粮。这也让那些外来米商犯了难,高价卖不出去,再运回去显然也不划算,所以只能选择降价出售。而当地的米商也不想让自己的大米烂在仓库中,眼看着被外地的米商抢了生意,于是也着急起来,便也开始降价出售大米了。这么一来二去,杭州地区的米价就很快的回落了。

官府!皇帝让范仲淹赈灾,他却用赈灾款来修官府抬米价,事后才知真高明
文章插图

通过扩大内需来提供就业
当时的范仲淹在实地考察时就已经发现了当地非常的盛行佛教,而且有钱的大户人家都有上香拜佛的习惯。于是范仲淹就到当地的寺庙中去,给寺院的主持们提议:“现在正逢灾荒,这时候的劳动力的价格是最低的,何不趁此机会,修建一些庙宇,那些许久未修缮的房屋也可以好好地修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