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唐人留诗者甚多,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首能壮其观”。很显然,沈括给了王之涣极高的赞誉。《登鹳雀楼》乃是五言绝句,而苏轼、王安石、杜甫等人都写过五绝,且绝句的内容与表达的道理、情感甚是相似。
为何只有王之涣的五绝脱颖而出,被冠以“绝句之最”的称号?此四人中,杜甫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王安石官至宰相,还主导过变法;苏轼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章插图
唯有王之涣,不论是官职或是地位,都是四人中最低的,担任过的最高职位也只是县尉。由此可知,《登鹳雀楼》并非靠诗人的名气而著名,而是凭借绝句本身的亮点与立意成为脍炙人口之作。相比与其他大家之作,《登鹳雀楼》有几大出类拔萃的优点。第一,这首诗中使用了两个对句,前两句构成了一个“对联”,后两句组成了一个“流水对”,整首诗工整、统一又和谐。第二,诗人自上而下描写天空与山峰,由西向东描写入海的黄河,由远及近观察落日与河流,前两句直接将上下、左右、远近尽数描写出来。
第三,诗人登高望远,将浩瀚壮观的美景尽收眼底,顿时诗情渐起,写下这篇富有哲理的诗作。杜甫在《望岳》中写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的朝气蓬勃,表达了杜甫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敢于俯视一切的精神与气概。
文章插图
然而,相比于《登鹳雀楼》,《望岳》并未将为什么要登高望远的原因告诉世人。总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情理兼备,有虚有实,大气磅礴,不愧于“绝句之最”这个盛誉。三、豪侠义士王之涣
《唐才子传》里提到王之涣乃蓟门人,出生于太原名门望族“王家”,自幼聪慧灵敏、勤学好问,未及加冠之年便能穷极经典之奥。且他与生俱来一股侠义之气,性格放荡不羁,喜好击剑悲歌。
时至中年,王之涣渐渐收敛身上的狂放不羁,将心沉淀下来,虚心请教德高望重的学者,潜心钻研经典佳作,用了十多年的光阴让自己声名鹊起,位及王昌龄、高适等人。而后,王之涣在为官期间惨遭暗害,最终离职还乡。晚年间官至县尉,在任上离世。
文章插图
《登鹳雀楼》乃是王之涣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所作,此时他即将迎来不惑之年,却因仕途失意而选择辞官回乡,在乡间的十余年都无法施展才华。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年,才在他人的劝说之下担任县尉,同年患病身亡。如若结合王之涣的生平,便能对这首诗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他在辞官之后,已抓不住逝去的光景,却仍想知道未来究竟会有何种光景,因而极力远眺,想要一探究竟。
结语:
除了《登鹳雀楼》外,王之涣还有许多经典之作,如被历代广为传颂的《凉州词》,再如情意绵绵的送别诗《宴词》。王之涣流传至今的诗作甚少,只有六首,却篇篇脍炙人口,令他声名远外,受万世景仰。只可惜如此有才之人却怀才不遇,当真称得上“天假其才,不假其寿”。
《中国诗词大会书籍》全八册,现价只要65,囊括了中国古代经典的古诗词佳作,是小学生必读的课外诗词鉴赏类书籍之一。每天读一首好诗词,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还能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改善谈吐与气质,让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