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竞争年代的“自胜”智慧:为何老子把“不敢为天下先”当三宝之一
文|颜小二述哲文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衰微,诸侯王争霸,随着霸主之位的斗争渐渐白热化,中原大地虽动乱,但机会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各自发挥自己的才智,期待在这战乱年代获得一些成绩。于此,我们说老子所处的时代,以“竞争”为主旋律,也是没错的。
但在世人都“争强好勇”的年代,老子却显得非常“冷静”,他在《老子》一书中向世人展现了自己视若珍宝的3样“东西”,其中之一就是“不敢为天下先”。
文章插图
为什么老子会把“不敢为天下先”当作“三宝之一”?就颜小二对道家的了解来看,老子此举是针对人性过度的利己之欲,以更高的层面指出“众望所归”的人,总是那个“不敢为天下先”的人。
“走在后面”,有时候不是弱或差,而是因为“成就”于“谦逊”,而恰是这种“成就”于“谦逊”,是人不战而胜之自胜的最好“法宝”。于此,从这种角度来说,颜小二认为,老子之“不敢为天下先”,更像是便是“竞争”年代最好的“自胜”智慧。
1、“不敢为天下先”与老子“三宝”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百家中比较“特别”。儒家也好,法家也罢,甚至是墨家,虽然各家观点都有其偏向,但积极有为的意味相当浓烈,可道家却近乎反其道而行之,以“无为”闻名于世。
与其“无为”相呼应的,老子提出的“三宝”是代表之一。而关于三宝,我们在《老子》第六十三章中可以看到议论,是这样说的: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这是在说,有三样东西他十分珍视,不是金银,也不是权位,而是“慈爱”、“节俭”与“不敢处于众人之先”。
文章插图
老子为何在战争年代将这三样看上去与“竞争”背道而驰的“东西”当作“宝贝”呢?原因在后面一句话,即“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这是老子在告诉我们,我们勇武,是因为我们慈爱;人们的宽广是因为节俭;而成为万物尊长的存在,一定是不敢处于众人之前的存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竞争年代,老子看出,逞强好勇是“戾气”,真正的勇武当是心怀慈爱的人。或者这样说,一个事事争先、爱出风头的人不会成为“领头人”,真正的“领头人”,当有“谦逊”与“成就他人”的素养。由此,老子之“不敢为天下先”的内涵可谓深刻。
文章插图
2、“不敢为天下先”里的“自胜”智慧每个人的一生中多多少少或主动或被动都要登上“竞技场”,于此,“竞争”的旋律之下,在“利己”之欲的刺激之下,“胜人”成了人们理所当然的认知。
在颜小二看来,有“胜人”之欲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因“胜人”的欲望而生出“害人”之心。但人们确实面对一个难题,即“竞争愈演愈烈时,我们面对生而利己的欲望,控制自己的‘害人之心’就全靠‘自律’了”。由此,“胜己”尤为重要。,
也就是说,当大部分世人被胜人之心“裹挟”、心心念念想着“胜人”甚至“害人”的时候,老子犀利指出,我们真正要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真正能成就自己的,其实是感念于自己之“成人”的他人的认可。
举个例子。野心勃勃的“野心家”,过五关斩六将想要获得“宝座”,但以打压他人而获得的所谓“王霸之尊”,不仅一路阻碍重重,难以获得心中所想,即便是凭借自己的铁血手段达到了顶峰,也不会长久,历史上有很鲜明的例子,比如秦二世而亡等等。
- 潘涛$呼兰大侠真的存在吗解密80年代的呼兰悬案!
- 大学|不推荐“女生报考”4个专业,看似女生人数多,实际就业竞争很大
- 简体字|六七十年代的简体字印章
- 武松$他本该是梁山第109条好汉,武艺高强,手持三宝,却被两位好汉害死!
- 批判#19世纪到20世纪20年代,英法美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当时社会形态
- |职场的竞争,家庭和生活的压力,我们能保持初心吗
- 土葬!在60年代“鬼火”很常见,为何如今却很少再看见呢?
- 字迹#60年代启功的下乡日记曝光,字迹不咋地,但却非常耐看,倍感亲切
- 上海|聚焦1940年代上海文学青年,音乐剧《粉丝来信》来了
- 四川省|一百余个烟草岗位上万人争相报名!竞争激烈堪比“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