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和书画结合达到巅峰
缂丝工艺非常繁复 , 只用来做衣物 , 对古人来说是大材小用 。 作为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 , 历史悠久的缂丝流行于隋唐 , 但繁盛时期是在宋代 。
宋人追求精神生活 , 宋代的绘画和书法都迎来了黄金时代 , 在缂丝的利用上也进行了创新 , 与书画艺术相结合 , 开创了以缂丝工艺织造卷轴绘画的新风尚 。 由于它更具艺术性 , 也得名“镂绘” 。
宋代缂丝大都临摹名家书画 , 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 , 南宋时以松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 。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以宋徽宗花鸟画为蓝本织造的《缂丝赵佶花鸟方轴》 , 就是宋代的缂丝代表作 。 南宋时期 , 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到江南 , 这里汇聚了大批文人、画家和工艺美术家 , 这时 , 以书画为蓝本的观赏性缂丝成为众人所爱 。
到了元代 , 缂丝艺术有所拓展 , 大量用于寺庙用品上和官员的官服上 , 并且简练豪放 , 与南宋的细腻柔美之风形成鲜明对比 。 明清时期 , 除了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 , 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 , 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 。
精美的缂丝织品 , 为何名气不如刺绣?苏绣博物馆的专家对此有所解释 。 刺绣 , 是将彩线覆盖在底料上 , 有先有后 , 属于“锦上添花” 。 如果修改的话 , 可以用新线覆盖旧线 , 但缂丝织品的图案是由线到面同步进行的 , 一旦出错就不能修改 。 这更说明了缂丝技艺的难度之高 , 传承至今更属不易 。
缂丝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开始衰落 , 一度无人从事这一行业 。 新中国成立后 , 缂丝厂家主要集中在苏州、南通、杭州等地 , 主要为工艺品 , 国内很少将缂丝用于服装 。 只有少数例外 , 2009年 , 苏州缂丝工艺大师王嘉良用3年时间复制了明代朱翊钧的“福寿如意”衮服 , 这是当年明代工匠用了整整13年才完成的工艺品 。
古今技艺碰撞产生新火花
“缂丝在大气恢宏中蕴含东方之美 , 不能只把它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上 。 ”章莉莉说 , 除了文化意义上的追寻 , 非遗也要走进现代生活 , 让经典永恒的文物更显生机和活力 。
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珍贵的文物《千里江山图》 , 这是18岁宋代天才少年王希孟在宋徽宗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旷世长卷 。 青绿山峦连绵起伏 , 万顷碧波烟波浩渺 , 宋代美学的清雅隽永就这样停留在20米长卷中 。
几年前 ,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的缂丝跨界设计团队决定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 , 拜访苏州缂丝传承人王建江 , 携手创作现代缂丝高定服饰系列 , 让故宫的文物活起来 。 最后 , 非遗和现代工艺结合 , 设计了1件缂丝礼服、2双缂丝女鞋、2件缂丝手包 。
“缂丝用最简单朴实的原理 , 织就无限的可能性 。 而定制服装和用品 , 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 ”章莉莉介绍 , 比如丝绸女包的设计 , 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局部某处小山 , 选取其正面形态 , 提炼山石简洁走势线条 , 置于手包正面的包盖处 , 小山底部弧度打破规矩的传统直线结构 , 保留山石的自然形态 , 与笔直的包盖线条形成曲直对比 , 独特别致 。 在女鞋的设计上 , 在缂丝元素的基础上添加皮编条带、皮吊穗、中国结扣等 , 呈现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细秀美 , 更显缂丝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 别有一番雅致 。
就这样 , 在古今技艺碰撞而成的火花中 , 缂丝这项非遗技艺走进了现代生活 。 “古韵来自水墨山水的浓缩 , 质感来自精雕细琢的传承 , 雅致来自锦上添花的邂逅 。 ”章莉莉说 , 从古至今 , 人们对美的追求理念 , 都是精益求精的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
- 艺术家$俞晓夫新展:信笔“闲聊”,灵动的“上海表情”跃然纸上
- 非遗&山东文旅2021|省级非遗项目超过千项,叫响山东手造品牌
- |“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作品展|郑海鸥艺术作品展在阳江市美术馆展出
- 矿晶|椰视频|“国际矿晶艺术展·晶华”海口展出 展出33件珍贵矿晶藏品
- 春联|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